【臺大EMBA20周年系列報導】在臺大EMBA道場一同修練,體會生命價值
Activity day:2016-07-01 
Published At:2016-07-01 
Views:294  2018-03-20 updated

 

「讀EMBA是一個過程,重要的不是追求某種結果,而是體會對生命的反思,」辰曜實業董事長、九八級陳智權比喻,臺大EMBA就像匯集菁英的道場,引導他和各產業的同學一起修練,發揮正向能量。這是他與妻子、亞卡珠寶藝術館總經理、一○二級楊秀惠前後進入臺大EMBA國際企業組進修,得到的體悟。
 
 
攜手進修良善知識,反思社會回饋
時間拉回八年前,陳智權從事珠寶事業長達二十年,幫不少世界頂尖品牌幕後操刀設計、製作,客戶遍及法國、德國、英國、杜拜、義大利、以色列等國。相較於歐美國家,臺灣珠寶業發展的歷史並不悠久,陳智權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過程中,他一直嚮往更大創作空間、發展自我品牌,多數時間都在不同國家旅行創作、參展、拜訪全球客戶。
 
當時陳智權不斷在思考:「除了供應全球頂尖品牌的幕後設計製作外,想發展更精緻的自我品牌,該怎麼做?」正好陳智權在飛機上看見雜誌刊登的臺大EMBA廣告,讓他決定回到校園,希望能帶著實務經驗回頭從理論中找驗證。
 
對兩人來說,找到共鳴是讀EMBA的最大收獲。從事創作的陳智權平時就喜歡看書,而管理學中的策略性思考,將他對學習的體會又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從原本的抽像、跳躍性思考,轉至更能有邏輯的分析,並陳述事情脈絡。也因為有著明確目標且樂在其中,陳智權就讀EMBA期間維持全勤紀錄,全心享受學習的快樂,背後是楊秀惠協助他分擔工作,兩人一同調整步調的默契。之後隨著楊秀惠也進入EMBA,「我們溝通的頻率更能夠對上了,」她笑說。
 
此外,班上同學來自各行各業,讓以往大多只接觸到同業的兩人,學著如何接受不同觀點、轉換思考角度。除了透過課堂的個案分析討論,更清楚企業發展的脈絡與環境變化,他們也反思:「自己還能做什麼?」起初看到陳智權半夜還在埋頭苦讀,楊秀惠不禁常問:「到底在讀什麼?」直到自己也有轉變之後,「我學會了真正的『傾聽』,」楊秀惠直言,EMBA的多元環境讓她練習用心觀察、聆聽周遭的人事物。
 
 
共同感受價值,習得彼此傾聽
共同成長之餘,這兩人還是有不同體會。集理工、珠寶設計、工藝和商管背景於一身,陳智權認為人生不該設限,當他看見這裡有許多同學、校友,有的來自非營利組織,有的是在本業之外,發揮更多良善價值的企業家,促使他想要將這份良善能量回饋給臺灣社會,讓工藝精神在臺灣札根。
 
楊秀惠也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楊秀惠多年前因緣際會下接觸茶道,發現近年來臺灣高品質茶葉已站上國際舞台,讓她想要一探究竟。於是楊秀惠以茶產業作為論文研究主軸,探討臺灣茶的歷史文化、產業脈絡,及與日本、英國之差異性,並研究臺灣茶產業升級的可能性,以及其帶動文創、瓷器等精緻工藝產業發展之潛能。
 
現在,陳智權和楊秀惠共同持續努力讓頂級珠寶製作的工藝精神立足臺灣,邁向國際。對他們來說,在臺大EMBA進修的歷程,如同生命的中途站,讓心中追求的意義感變得更明確踏實。
 
 
內容同步刊載於天下雜誌網頁 :http://www.cw.com.tw/fashionSubchannel.action?idSubChannel=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