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EMBA20周年系列報導】一同走出舒適圈,分享學習快樂
Activity day:2016-07-01 
Published At:2016-07-01 
Views:666  2018-03-20 updated

 

「和媽媽/女兒一起念書,這件多數人難以想像的事,前電科創副總經理、九二級張淑卿與女兒、前電科創執行長、一○三級柯侑吟,卻在臺大EMBA實現了。而且進入同一所EMBA,在進修這條路上相互陪伴成長,讓她們得到超乎想像的收獲。
 
 
是母親;亦是學姐,雙重身份讓關係更緊密
 
打破框架、跳脫書本,將讀書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是兩人共同的收穫。張淑卿記得入學前,她跟著前一屆學長姐飛到歐洲參訪,和瑞士、捷克等國經濟部代表針對雙方經貿往來提出建議。爾後,她也參與了成立之初的EMBA課程設計,主動向義大利駐臺灣代表請益歐洲創意產業知識,並組隊到歐洲創意學院、汽車、時裝、磁磚等產業深度參訪。
 
而對長居海外的柯侑吟來說,臺大EMBA則顛覆她過往的思考方式。讀的是「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柯侑吟在每個月四天的課程裡,不只接觸到扎實的學術理論,也獲得課本以外的學習,她直言:「在金融產業工作講究結果,但在臺大EMBA聽著多數比我年長、來自兩岸各地的同學,分享不同切入角度的經驗和見解,讓我學習到從更大的格局看事情。」
 
 
拓展人際與生活,更有默契與連結
 
除了課業之外,人際與生活上的無形資產也讓兩人直呼珍貴。張淑卿不僅參加壘球隊,也和系上同學一起辦畫展,平時以畫畫紓解壓力的她,辦公室裡掛著不少自己的作品。也由於班上同學來自各領域,張淑卿常在家裡和將軍出身的同學開讀書會,上領導統御課程時,則一起參觀陸軍基地,穿迷彩裝打漆彈、在爆破中匍匐前進,讓她至今都很難忘。
 
柯侑吟則和中國學生有了深入交流,常在他們的嚮導下,欣賞當地新興建設或風土民情,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她也參加了門外社,常在國內到處騎單車、參加鐵人項目,或帶中國同學在國內旅行,看盡許多以往所不認識的台灣,「我第一次對台灣有了這麼深的連結,」她直說很珍惜這份感動。張淑卿則笑說:「她交了好多朋友,經常從同學那邊聽到女兒的消息,知道她很快樂,我也很開心,」這些收獲都無形之中,加深母女間的連結。
 
最後,談起寫論文過程,她們有默契的說:「我們將研究題目回頭與多年工作經驗連結,更能找出以往的盲點。」當年,張淑卿從頭檢視自身創業的軌跡,加上在歐洲參訪時體會到差異化的重要性,進一步分析前電科創外移到中國的優劣,並設法以差異化將劣勢降至最低,最後決定根留台灣。而如今回國與張淑卿共同經營企業的柯侑吟,研究題目是探討近年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Fintech)。整合彼此的學習與經驗,未來母女倆要攜手經營企業,在市場站穩腳步。
 
曾經長年沒有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如今透過臺大EMBA,張淑卿和柯侑吟的交友圈、生活圈都有了許多重疊和共鳴,對未來也有共同目標。這趟EMBA旅程,讓原本在各自道路上努力前進的母女兩人,殊途同歸,彼此連結變得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