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EMBA20周年系列報導】走過相同學習軌跡 尋獲人生共鳴
Activity day:2016-07-01 
Published At:2016-07-01 
Views:543  2018-03-20 updated
 
年紀相差三歲的兄弟檔高誌鴻、高誌廷,前後進入臺大EMBA九七級商學組、一○二級商學組就讀。雖然進修時間沒有重疊,然而一路上相似的軌跡,以及就讀EMBA產生的共鳴,讓他們並肩談起這段經歷時,總是有默契的相視而笑了起來。
 
 
高誌廷引用同班同學、智威湯遜董事總經理鄧博文的比喻:「臺大EMBA就像《哈利波特》裡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帶我們通往截然不同的世界。」高誌鴻也呼應:「來到臺大EMBA,接觸太多原本無法想像的人事物,工作、生活和思考方式都不一樣了。」選擇在三十五歲之前進修EMBA,他們相同的體會是:「趁著年輕,愈早替自己爭取機會,進入這個寶庫挖寶愈好。」
 
 
不同時間點念書,卻找到相同的人生課題解答
 
盛年時期進修,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挑戰,但高家兄弟卻收割了超乎預期的成果。「有機會和不同背景的菁英打成一片,轉接他們豐富的專業和閱歷,帶給我許多啟發和收穫,」高誌廷說。
 
而兄弟兩人雖然身處不同產業,但在就讀EMBA這條路上,兩人學習的課題卻不謀而合。第一個課題是時間管理,他們的小孩都在開學後不久來報到,連生日都是同一天,爾後,兩人同樣經歷事業、學業和家庭三頭燒的挑戰,高誌廷更在EMBA開學後四個月,和兩個夥伴共同創業。眼前突然出現許多課題,他們學著妥善分配,上課反而成為心情最輕鬆的充電時間。
 
面對高度時間壓力,他們也都盡可能善用零碎時間,專心一意朝目標衝刺,「我們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一鼓作氣,」高誌鴻回憶,當時白天工作忙碌、晚上要照顧小孩,他們往往等到夜深人靜時,獨自挑燈夜戰,鞭策自己寫論文,有時寫到凌晨五點,天亮就照顧小孩、出門上班。秉持這股拼戰精神,兩人最終都達成了二個月完成論文的目標。
 
 
因臺大EMBA而有了共同語言、記憶
 
另一個課題則是課業之外的體會。高誌鴻指出,他們都在臺大EMBA遇見許多年紀大自己一輪的高階經理人,「他們的社會經驗、人生歷練都相當豐富,從言行舉止,到處事態度,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像是高誌鴻擔任臺大EMBA籃球隊幹部,身為年紀較輕的隊員,如何在一支多數成員為年過半百的球隊中,同時扮演好管理者與服務者角色,對他來說,是一門學問,也是樂趣。而高誌廷雖然因為小孩出生,無法參與戈壁馬拉松,但他卻在從旁觀察活動籌備的過程裡,得到感動:「目睹在職場上一呼百應的同學們拋開身段,辛勤的投入訓練,有紀律的組織團隊、鋪陳細節,所展現出的凝聚力與細膩度讓人動容。」
 
透過臺大EMBA的人際平台,高家兄弟汲取了各領域前輩的專業和人生智慧。回頭看這一切,高誌廷笑說,若想走進這個「九又四分之三月台」探險,一定要先有衝進去的決心。高誌鴻也說,即使兄弟兩人看似走在不同道路上,卻因為來到臺大EMBA有更多交集,「我們從國小到大學、研究所都同校,時間點卻都剛好錯開,但EMBA的交流平台,讓我們的生活圈、朋友圈有了更多重疊。」這一路上的收獲都是他們珍貴的人生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