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黃尹男老師分享:「我們該給大一學生什麼樣的課?-臺大土木系的一些努力」
Published At:2017-12-18 
Views:110
 2017-12-18 updated
  一門課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可從帶領學生「做中學」去引導興趣,因此課程內容的安排就更顯重要,給的不夠,學生感到興趣缺缺,最後混沌過完一學期;給的過深,學生因無法吸收甚至放棄。此外,大一學生在學習低階課程時,就已發展出一套學習模式,這也會間接影響他們學習高等課程的態度與方法。這兩個與課程相關的學習面向,對處於銜接人生不同階段的大一新生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2017年末,跨領域分享辦了一場特別的分享,邀請到土木工程學系黃尹男老師為我們分享,主題為「我們該給大一學生什麼樣的課」,來為2017年跨領域分享會劃下圓滿的句點。



  黃老師一開始就說他在一門大一課程中詢問學生:你們以後是否想當土木工程師?但隨機找4、5個人問下來,竟然多數未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否大部份的同學只按刻板印象、家人及朋友的建議做出選擇,從未探索自己的天份與熱情所在?



  但有什麼樣的課可讓學生探索並引發興趣呢?黃老師在此娓娓道來臺大土木系近年來的努力,由土木系比利時籍卡艾瑋教授擔任幕後推手並帶領土木系老師們,一同創造的三堂「石頭課」:cornerstone, keystone, and capstone,分別在大學四年不同的時間點出現,利用實作及專題導向的課程協助學生學習。教育就如同蓋建築物般,大一運用Cornetstone(奠基石) 建立內在學習動機,接著大二進階Keystone(核心石)專業領域的核心課程進行學習,讓整體結構緊密銜接,最後以Capstone(合頂石)讓學生能夠統整與深化大學所學,應用所學解決問題。

  黃老師簡介完土木系的三類石頭課之後,將此次演講的重點放在大一的cornerstone必修課程「土木工程基本實作」。在大一學生幾乎還沒學土木工程理論,也沒有任何實作經驗的情況下,這門課要求學生在一學期之間,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模型製作來實際感受設計、調整設計,到最後以競賽方式運用所學的各項知識,建造出一個建物模型,並接受嚴格的考驗,從設計到製作,從力學到程式,學生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快速學習,並且現學現賣,常常激發並訓練學生們的學習潛能,進而提高學習興趣。

  該課程2014年的主題是請土木系大一同學4人一組設計「火環帶上的立體停車塔」作品進行競賽,並將停車塔模型放入振動台上模擬遇到地震的情況,加多重、搖多大的地震都是由團隊一起決定,在此也讓學生從中學習參與感及溝通能力,無形中也讓學生養成團隊合作精神,從當時拍下來的影片,可看見每個團隊裡學生們的焦慮緊張,在通過測驗時歡呼雀躍的樣子,而老師們還會從校外邀請建築師、結構技師,給予回饋評量學生的設計,當天還會頒發各種獎項,讓一份作業變成很正式的成果發表會,這些都是學生難忘的回憶。

  但這樣的課程,學生應該會叫苦連天吧?事實是相反。在學期末這門課自行製作的滿意度調查中,從0分到4分的量尺上,大部分的課程得分在1.5-2.5之間,這門課得到了2.97分。
 


  黃老師看學生所寫的教學意見時發現許多令人振奮的話:「土實end!本學期快樂充實的泉源之一,每次上課都能接觸到好多好酷的東西!!。」「每一學期的課程都是在吸收經驗、找尋興趣,甚至激發潛能」「能將所學應用實際是很有成就得一件事。」「我很喜歡能夠激發自己的想法並實作的課程!」,甚至有同學在自己的臉書上貼文分享這門課,在土實的課裡所有學生皆樂在其中,並在無形中提昇自已的能力。

  黃老師說這門課程讓學生如此疲於奔命,但最後卻是大受歡迎的評分數,背後的因素,是土木實作課程在每一年結束,老師們會以學生意見和平時觀察,檢視調整課程的設計,衡量給學生接觸層面及挑戰是否適度且平衡,如何使學生除了感到有趣,更能引發學習動機,都會化為下一年課程的設計方向,從2010年開始每一年的主題與課程安排都有調整,同時也需要在前一個學期將預計執行的主題模型先試做過,以確定競賽規則與要求可行且能達成課程目標。因此這個課程有個龐大教學團隊,包含6位老師、4位土木系專任助教、6位大三學生助教、2位實驗場技士通力合作,才讓這門課維持品質。



  大一學生沒有任何框架,可以任意發揮想像空間,他們的創意和能耐常常出乎意料的精彩,像有學生為了完成有一年「Top-Openable Dome」作品模型,主動去找普物老師、微積分老師討論,結合不同領域知識,製作出非常出色的成品;還有一位學生回饋的一段話讓黃老師印象深刻,「土實這門課,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與明確的題目,當我們迷失了能完成設定題目的方向時,我們學會嘗試各種可能,並從錯誤中學習,在團隊討論中明白,且學會向外尋求協助及素材,願意去動腦、動手去尋問題核心,因為不喜歡妥協的一句”算了”」,臺大土木系的老師與助教們,用四年的時間去努力證明,若在規劃課程時以學生為中心,逐年檢討調整,多數學生皆能從師長、個人、團隊中獲益,並提升自我正向能量及創造力。

  最後,黃老師提到學校「教發中心」可為系所做什麼,如系所可利用「數位課程拍攝與製課」,讓老師們的課程可在封閉的教學平台上,讓任何有興趣的學生觀看學習,讓知識得以分享;而在關於教師的部分,可組成教師成長的社群與新進教師職涯發展,讓師生們在大學生活更加精彩美麗。



 

撰文者/院行政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