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11月15日邀請到工管系柯冠州老師分享【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
Published At:2018-12-07 
Views:90
 2018-12-17 updated
工商管理學系柯冠州老師

  11月15日邀請到工商管理學系柯冠州老師分享【The role of caregivers i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telehealth service】。會中柯老師分享與工商管理學系余峻瑜老師合作的遠距照護研究,研究病患對於採用遠距照護的看法以及探討照護者在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力。研究分為量化及質性兩部分,病患資料及訪談皆由臺大遠距中心提供。遠距照護服務為病患離院之後,使用遠距設備監控生理指標(包含血壓、血糖、血氧及心電圖)每日回傳給醫院。醫院個案管理師依照病患回傳資料及相關病歷醫囑來判斷病患狀況。遠距照護服務已經被醫療界公認為有效恢復手段,可以降低患者財務負擔及心裡壓力。儘管遠距照護有以上優點,目前數據表示病患使用率仍然極低。

  過去關於遠距照護決策的文獻,多探討醫院資源多寡及病人溝通發訪對於採用決策的影響。然而其他利害關係人鮮少被納入考慮影響採用決策的可能。柯老師的研究尤其關心病患照護者(家屬)對於採用決策可能的影響,主要原因為醫療決策往往是共同決策(例如病患和醫生,病患家屬和醫生),並非由單一決策者決定,跟一般消費情境不同。遵照醫囑相關研究更表示不同情境(單一決策或共同決策)會導致不同決定。醫療共同決策情境源自醫療知識的高門檻,當下生理狀況的不允許(昏迷、害怕)或是原先就是需多人決策(如代理孕母)的消費環境。

  多人決策中有一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病患自主權。WHO更呼籲全世界醫療機構應尊重並提升病患自主權。而學界研究對於病患自主權在不同情境中呈現出正反不一的結果。在正常一般情境中(例如決定用藥),自主權帶來的正向效果包含更遵照醫囑以及類安慰劑的效果。相反的,在高壓情況(例如考慮拔管),自主權可能帶來負向效果包含挫折感。在遠距照護的情境,並非生死交關的情況,應不會引發過多焦慮感,屬於第一種自主權有益的正常情境。然而,目前證實自主權有益的研究皆在治療中或治療前的階段。出院屬於治療後的階段,病患對於是否持續接受醫療的想法將與前兩階段不盡相同。以消費者文獻來說,在一般情況中,自主權對於採用決策有正向效果。自主權可以提升病患自信心,也對於新產品有較開放心態。但在多人決策中,若病患享有比較高的決策權力,病患會偏樂觀以及產生自滿情緒。特別是在治療後的階段,病患會傾向認為自己已經痊癒,認為自己不需要後續支援。因此在遠距照護的情境之下,自主權越高的病患越不會採用遠距照護。

  由於次級資料中並沒有自主權相關資料,柯老師使用與照護者相對關係來衡量病患自主權。在家庭權力關係理論中,輩分越高自主權越高。父母長輩權力最高,平輩間權力相等,晚輩子女權力則最低。但隨著輩分高的父母年歲漸長,原先權力較低的子女步入中年,這樣權力不對等的情形會漸漸削弱。

  量化及質性部分皆使用臺大醫院心臟外科病患採用遠距照護的資料。量化結果支持研究架設,病患自主權越高越不會採用遠距照護。負向效果會被病患年紀調節。質性部分進一步分析病患對於遠距照護想法及病患與照護者互動。病患表示願意採用遠距照護的原因有降低心理壓力、有效幫助恢復健康。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病患提及在醫療過程中全權交給照護者決定的「家長式權威」情境。這樣的案例並非限定發生於長輩對晚輩的情境中,許多年邁的病患皆表達醫療決策全由中年的子女幫忙決定。在不願意採用遠距照護的病患中,除了費用考量之外,許多病患提及自身病況已幾乎痊癒,不須再使用遠距照護。支持量化結果對於自主權導致樂觀,甚至自滿的預測。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柯老師建議若想要提高遠距服務的使用率,可能必須限制病患的自主權或是確保共同決策者的權力。

  感謝柯老師與不同領域的管院老師分享此遠距照護研究。相信管院老師們透過跨領域的探討激盪下,能夠激發出更多研究的能量與火花。



撰文者/工商管理學系教師助理 謝家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