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大腦找出市場行銷的脈絡~國企系陳瑀屏老師分享研究
發佈日期:2016-02-04 
瀏覽數:227
 2017-02-12 更新

撰文者/院行政辦公室

 

冷風颼颼的季節,總是令人想念溫煦的陽光,這時小酌一杯溫暖的咖啡必定感到通體舒暢。1月5日在10樓洪建全廳舉辦的下午茶會,很榮幸邀請到國際企業學系陳瑀屏老師為管院教師分享「Consumer Neuroscience: Decoding the Mind of the Consumer」,也與近期最夯的新學科「神經經濟學」、「神經行銷學」相關,只要通過「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觀察人腦的深層狀態發現,人們之所以會在經濟行為中產生非理性的決策,與人腦的神經生理結構有一定的連結性。

陳老師說20世紀以來的主流經濟學始終堅持「理性人」假設,認為人類具有穩定而持續的偏好,並據此作出各種理性的行為決策,在這一框架下,所有明顯不合邏輯的非理性行為,也被解釋為某種理性決策過程的結果。

但是研究發現,當人們對長期消費者行為進行決策時,是符合經濟學教科書假定的「理性決策」過程,但面對短期決策,非理性衝動因素則在人腦裡起了作用,讓人會有衝動購物的行為,這也是長期以來,各大企業無不費心思,希望藉由透視消費者的腦袋,分析大數據找出能讓消費者青睞的關鍵,來提升銷售量、擴大市占率。

因此,只要是能感受到的任何人事物,都會在腦袋進行一連串的印象連鎖反應,影響人們的決策行為,就如人們如何選擇「自私V.S利他」、「誠實V.S謊言」等等,都是涉及人們對精神活動的思考、對其他人動機的思考,與延遲滿足感以接收隨後更高的回報有關。

最後,陳老師強調跨領域非常重要,譬如,神經經濟學及神經行銷學就是由經濟學、行銷學、心理學和腦神經科學結合而成的學科,不同領域學者良性的溝通互動,常會擦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增加跨領域研究的可能性,更可能因此突破瓶頸邁到另一個境界。

會後,許多老師對於此次新穎的研究領域感到興趣並提出許多的問題,與陳老師進行互動討論,除了神經經濟學及神經行銷學,老師們也對如何啟動消費者腦中的「購買按鈕」也多了一層了解,感謝陳老師熱情分享與老師們的熱烈參與,相信未來一定能產生許多跨領域的研究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