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11月20日工商管理學系陳忠仁老師分享「The role of ambidexterity choice of R & D projects among knowledge stocks,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
發佈日期:2018-12-17 
瀏覽數:87
 2018-12-17 更新


  管理學院的教師跨領域分享活動,在管院教師跨領域間的研討與互動中,激盪出燦爛的研究火花,並啟發許多創新的研究議題。11月20日很榮幸邀請到工商管理學系陳忠仁老師為管院教師分享「The role of ambidexterity choice of R & D projects among knowledge stocks,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議題。陳老師一開頭即分享了本研究最初研究架構的發想源自於觀察到我國每年度的科技預算接近五千億元新台幣,其中約有一千億新台幣為來自於政府經費的科技研發支出。由此可知,政府經費挹注於科技創新研發上的支出,在國內創新研發的投資上,佔有一定程度的比重。基於此一觀察,陳老師的研究團隊為了更進一步探討政府科技專案計畫的執行成效,與是否有一些內生性因素影響研發團隊對於申請科技專案計畫屬性上的策略選擇,以及不同屬性的科技專案計畫,是否在績效之表現也有所不同等研究問題,進而推展了此研究計畫。

  一般而言,經濟部所屬的業界科技專案計畫可概分為探索型(explorative)與利用型(exploitative)兩大類型。而研發團隊在選擇計畫屬性時,通常會考慮到本身的技術存量與知識資本含量等因素。因此,在陳老師的研究中發現,技術存量與知識資本含量越高的研發團隊,通常會追求屬於探索型的科技專案計畫。而探索型的科技專案計畫在控制內生性因素之影響後的科研績效表現,通常也會優於利用型的科技專案計畫。此發現也支持了探索型的科技專案計畫相較於利用型的科技專案計畫具有較佳的產業價值,與未來持續發展的潛力。

  此外,陳老師的研究更進一步模擬兩個假設情境。情境一為假若技術存量與知識資本含量較低的研發團隊,無視於本身的資源與能耐的限制,而選擇探索型的科技專案計畫,將顯著降低本身的科研績效表現而得不償失。情境二模擬如果技術存量與知識資本含量較高的研發團隊,選擇利用型的科技專案計畫,也將無法獲得預期之科研績效表現。因此,陳老師的研究也發現了,在實務上,研發團隊在科技專案計畫屬性的策略選擇上,仍會理性地考慮本身的技術存量與知識資本含量等因素,而以研發團隊本身所具備的資源與能耐作為科研計畫屬性與研究發展方向的策略考量,藉以最大化本身的科研績效表現。

  我們感謝陳老師在會中分享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並與參加研討的老師們討論了許多關於政府計畫,科技研發與經費運用的獨到見解,相信對於與會的老師都能有所助益與在未來申請計畫時的一些參考方向。

工商管理學系陳忠仁老師

撰文者/商學研究所博士生 陳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