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信銘老師跨領域分享:大學入學方程式「以大學個人申請選擇行為建構大學科系偏好排名」
Published At:2017-03-21 
Views:72
 2017-03-21 updated

  本學期教師跨領域分享會在這乍暖還寒的氣候裡展開,首場邀請資訊管理學系-盧信銘老師擔任分享講師,盧老師「以大學個人申請選擇行為建構大學科系偏好排名」為主題進行分享,分享交流中介紹幾個排序估計的方法、評估指標與結果,以排名結果可以解釋為考生對科系的偏好,讓大學科系偏好排序作為各系所經營的參考指標,如此新鮮話題吸引許多老師到場聆聽。

  在現行的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中,由「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主辦的「甄選入學」分為「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兩種。但透過「個人申請」進入大學的人數已經超越「考試入學」,顯示「個人申請」已逐漸成為大學升學的主流管道,也成為很多系所的主要招生管道。

  一般而言,在學測成績公布之後,想要參加「個人申請」的考生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並經過各校系兩階段的甄選,通過後才能取得入學資格。但參加「個人申請」的考生皆具備以下特質:

1.有一定程度上對自我的興趣及能力有所了解。

2.對未來的生涯規劃已有明確方向。

3.廣泛參加與申請校系領域相關的活動、競賽與社團。

4.特定科目的表現特別突出。

  因此,盧老師藉由考生個人申請的公開資訊中,使用Training-Testing Split找出考生隱藏其中對科系的偏好及性向,再以stratified sampling建構testing dataset,讓每個科系隨機保留一些考生(兩人)做為測試使用,同時捨棄規模較小或特殊的科系,且採用幾個常用且合理的評估指標如Perplexity、NDCG及MAP,來提高評估排名的準確度達到最大值,並透過PageRank及TrueSkill建構出一個具參考價值的科系排名,盧老師解釋說考生在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結束後收到系所錄取,必須在好幾個系所中做一抉擇,例如:考生有1、2、3三個科系可選,最後選擇1,表示對考生而言,1科系擊敗了2與3科系,而1科系拿到的分數也越高,所以該排名可視為考生對偏好系所估計的排名,分數越高代表考生偏好程度越高,但整體而言,可信度較高為同一領域,且同領域差距分數在2分內可視為不分軒輊,差距3分以上才算有明顯落差。

  從評估排名結果顯示,前幾名皆為各國立大學醫學系為主,醫學系仍是考生心中的第一志願,這也反映出社會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而盧老師也從管理學院五個系所的觀點來看,目前財務金融學系及工商管理學系科技管理組依舊保持考生偏好志願15名之內,但近幾年發現考生對於國際企業學系的偏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原因可能為未來畢業後除能在本國企業工作,亦能朝向跨國企業發展,擴大未來畢業的職涯選擇,這份優勢也讓國際企業學系在排名中持續奮起直追。而這份大學科系排名吸引3萬人瀏覽,並在Facebook、PTT Gossip Board Post及and Apple Daily News造成相當轟動的話題。最後,盧老師指出調查的結果大致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排名差不多,可以作為不清楚自己興趣的考生作為選填志願參考,為自己開創一條穩健的康莊大道。盧老師也持續投入此研究計畫,未來希望添加個人級別的功能及模組偏好的選項,將各大學及科系課程作為兩種偏好來源,並納入指考數據一同評估計算排名,讓排名更為精準、多元化。

  感謝盧信銘老師熱情支持並分享這有趣的研究話題,讓本學期教師跨領域一開始就以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圓滿結束,不僅了解最新的研究主題,也能分享交流研究過程發現的有趣的現象,管理學院這個大家庭有著這樣緊密的凝聚,更能老師們彼此扶持相依,在研究的路上堅持信念、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