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109學員心得-IBM台灣國際商業機器 國企所碩士二年級 鄭鈞擁
活動起日:2021-02-02 
發佈日期:2021-02-02 
瀏覽數:158  2021-02-05 更新

 

1. 培養科技顧問的思維與直覺

11堂課程橫跨科技趨勢與五個職位的內容,不僅深刻體會IBM初參與計畫的企圖心,也激勵40位學生一起從解決各產業問題的顧問們身上,學習如何梳理繁雜資訊,並因應不同客戶情境,提供最佳方案。

 

援引一位顧問總結顧問的三項能力:Problem solving、Presentation及Communications,這也是貫穿每堂課的核心邏輯。首先是解決問題,在任一職位的顧問皆提及「問對問題」的重要性,從專案起跑時大量的訪談,引導客戶思考困境與說明需求,是導入解決方案的重要前提。其次是報告能力,從觀眾的角度,可以發現顧問們善用storyline完述概念,利用影片刺激靈感,依據架構表現內容的層次與關聯,讓三小時的課程往往充實卻不疲憊。最後是溝通力,因應情況調適與整合內外部需求,是驅動團隊快速應變與互補的潤滑,而當中拋出共通語言,並不時穿插幽默氛圍,是多次在顧問們身上流露的細節。

 

2. 兼具科技與溫度的文化

IBM存在吸引人的兩個要點,第一為兼衡系統產品與顧問思維的職能,而非純粹根據資訊轉化為策略,更多的是利用系統測試、導入、升級,持續伴隨客戶成長。第二則為以科技為輔,增強人類優勢的智慧。在參與計劃之前,對於科技隱含的部分風險充滿疑慮,然而參觀完IBM客戶中心,當中業務員因科技加持,能更專注於人際交流等案例,為我增強不少信心。在課程之外,能時常感受顧問們願意留下為參與學員解說,以及顧問間的互動情形,皆讓科技之外的人性更加突出。

 

3. 課堂實作與小組發表

由於顧問面對的是涉及產業與企業的宏觀問題,因此分析上與商管課程的邏輯相似。然而,顧問加入實際執行過的案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討論、發表,模擬面對客戶或內部協作的情境,幫助學生提前進入真實商業脈動。期末小組發表更是顧問們對各組的寄望,從齊聚逾十位講師的mentor盛況,到發表後評審拋出客戶的現實質疑,如:為何要選你而非其他報價一半的廠商、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配合、承諾的營收成長若沒達到該如何、安全性與隱私性是否合規......,皆讓臺上小組明白,知識與經驗的差距、理想與執行的差異,在11堂課之後還需要多所磨練。經歷緊湊討論與考驗後,小組無論是否得獎,也留下曾經一起激盪、奮鬥的情誼,是課程外另一項珍貴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