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O報報
  • 【CARDO報報】活動紀錄
【分享】關於TIP:如何準備實習-聚陽實業:越玩越大的實習計畫,讓雙方都受益
活動起日:2018-02-02 
發佈日期:2018-02-02 
瀏覽數:498  2018-02-05 更新

【本文經104學生實習專區 https://www.104.com.tw/area/intern/index.cfm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聚陽實業:越玩越大的實習計畫,讓雙方都受益
 

企業大嘆找不到人才,新鮮人也苦於找不到工作,其實這樣的產學落差,可以透過企業實習制度,獲得彌補。
主計總處調查發現,2014年3月初次尋職者的失業週數,長達33週,等於是7個月的時間,找不到工作,亦即社會新鮮人平均失業超過半年以上,這對即將從學校畢業的學生而言,是個壓力很大的數字。但如果學生能提早知道企業要什麼,或許就能縮短初次尋職的失業時間。
 

一開始,只想為產業留人,後來,愈玩愈大,實習生預聘制度誕生
國內有不少企業開始提供大三或是碩一的學生,暑期實習的機會,這是一個從產學合作計畫演變而來的實習生計畫,企業願意提供實習機會給在校生,開始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國內紡織龍頭之一的聚陽實業公司,他的初衷,是想幫紡織這個產業,培養並吸引更多人才。
 
聚陽人資部經理葉玉苓說,2005年開始這項實習生計畫時,是有感於紡織業的人才來源有限,但有更多紡織業人才從學校畢業後錯失進入這個產業的機會,因此公司決定找特定系所合作,展開實習生計畫,合作學校一開始是輔大織品服裝系,以及實踐服裝設計系。實習生計畫一直延續到現在,聚陽開放更多部門接受實習生,目前已擴及全公司各部門,計畫得以擴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企業與學生,雙方都受益。
 
聚陽公司從2005年開始實習生計畫到現在,已經與多所國內大專院校系所合作,約有180名學生參與了實習計畫,從一開始的單一部門,到後來多個部門加入,以及實習生從個別活動,到加入專案活動,實習生參與的工作,愈來愈多元,也更深入參與公司實際營運。
 
葉玉苓指出,人資部門與各個參與實習生計畫的部門,每年都會檢討計畫的優缺點,並加以改善。去年,新增加了預聘制度,經過2個月的實習,主管認可實習生的工作能力,而實習生也對公司產生向心力,願意畢業後正式到公司工作,主管就會發給預聘書,實習生從學校畢業後,拿著這張預聘書,就能到公司報到。簡直就是提前1年,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找到自己適應的職場。去年暑假,來了24名實習生,其中有9人拿到預聘書,如果畢業後要服兵役,公司還可以等你役畢。
 

不希望學生因為經濟壓力而喪失實習機會 聚陽給實習生比最基本工資更好的薪水

對於實習生,聚陽公司一開始並沒有給薪,但後來發現,有心到企業實習的學生,有時卻得向現實低頭,考量經濟壓力,暑期實在無法放棄打工,因此只能放棄實習機會。聚陽公司認為這樣太可惜,不想讓學生因為經濟壓力而喪失實習機會,因此提供實習生不錯的實習薪資,月薪都在22K以上,絲毫不遜色市場一般正式任用人員的標準。
 
除了工作之外,聚陽還有一套實習生的培訓計畫。暑期實習的時間2個月,約有8週的時間,為實習生準備的課程包括:共通學程與專業學程,每名實習生還會有專屬學長姊帶領。共通學程的學習內容是認識公司及產業知識,專業學程則是專業學習與實作體驗。另外,最近的實習生計畫,還加碼讓實習生參加專案活動,學習團隊分工及任務分配,並讓實習生做成果發表,啟發他們多元的能力。
 

教學相長,付出不求回饋,但回饋還是找上門

「為學生付出,不要一開始就想要回報」,這是聚陽實業勇於展開企業實習生計畫,初始的想法,但沒想到這幾年下來,教學相長是他們認為這個計畫最好的收獲之一。
 
葉玉苓說,沒有做過實習生計畫,或是想做又裹足不前的企業,第一個想法就是,學生來了2個月就會離開,對企業能有什麼幫助?以聚陽的經驗來看,一開始只是想為紡織這個產業吸引人才,才提供了這個舞台,但後來發現,學生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後,會知道自己的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落差,而利用在學校剩下的一年時間,努力加強欠缺的職能,最後畢業時,已經學到企業想要的基礎能力,符合產業所需。
 
另一方面,聚陽公司內部進用過實習生的部門主管,對於這項計畫也有好的回饋。他們說,為了教導實習生,無形中把自己工作數年來的經驗,變成系統化的知識,這樣的整理,對自己也很有幫助;最重要的是,這些年輕學子們,竟讓他們重拾工作熱情,也找回年輕時投入這個產業的初衷與本心;前輩與後輩之間衝擊出來的火花,是互相學習的好機會。
 
葉玉苓說,招募實習生計畫他們會持續下去,這也是人資部門暑期前很重要的工作,透過合作學校或是人力銀行的實習生招募專區,釋出實習生職缺訊息,歡迎有志者來報名投履歷,他們希望還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們,經由實習經驗,提早知道企業要的是什麼,對自己畢業後找到合適的工作,很有幫助;企業透過實習生計畫,也能找到快速適應公司文化、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幫助的工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