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動力:如何走向頂尖期刊研究之路~工管系許鉅秉老師研究分享
發佈日期:2017-01-20 
瀏覽數:134
 2017-02-12 更新

  2016年「管院跨領域分享」的尾聲,安排工管系許鉅秉老師做為壓軸,為大家分享擔任頂尖期刊主編的過程及經驗,許老師在留學回國後,先後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交通大學任職,並於2012年回到母校臺灣大學任教。獲獎無數的他,在學術研究上跨越了「運輸」、「物流」、「供應鏈管理」、「行銷」、「應用心理」、「認知」、「情感科學」、「行為決策」等領域,並曾三度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面對運輸物流領域,他仍戰戰兢兢,毫不鬆懈,許老師成為臺灣物流研究的第一把交椅,多年來獲獎無數從不諱言在研究之路經歷不少挫敗,但回首來時路,那些挫折卻成為孵育成功的沃土。

  許老師以輕鬆自在的方式與在場的老師們交流兩件事:一、研究心得與頂尖期刊投稿經驗;二、擔任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的主編感想,歷史悠久的學術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目前運輸物流領域中Top期刊,該期刊上至1位主編,9位副主編,70位編審團,而且歷年來的期刊主編們皆是由美國國內最具聲望之學者擔任,許老師是首位亞裔主編,許老師負責綠色供應管理及緊急救災物流兩大領域,許老師除了感受國際肯定外,亦對未來深感肩負提攜與鼓勵國內學者任務之重任。

  許老師在學術研究之路,習慣找尋問題的源頭,例如以研究「供應鏈關係管理」為例,在商場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並無永遠的朋友及敵人,且企業間的關係斷裂並非關係結束,反而可能是另一個關係的開始;影響人的決策來自於心理及行為,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想法是值得探討;又例如物流最大的目的就是幫企業或顧客創造價值,而許老師總是會帶領學生站在制高點,去瞭解什麼是物流價值,並刺激他們的思維,告訴他們不要被任何既定想法所限制,要他們學會以新思維去創造價值。許老師說:「物流層次也有很高階的,可能你的一個決策及想法,不是只影響到一家公司,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全世界。」

  就像現今天災、人禍不斷,如何讓被破壞的系統迅速復原?而且每次的天災、人禍的衝擊都不一樣,許老師就問大家當災害發生時,災民最需要的資源排名第一是什麼?有老師提到食物、水、人力等,但許老師給了大家出乎意外的答案-「牛奶」,根據統計每次的天災人禍過後,嬰兒因營養不良成為死亡率最高的一群,因此發展「緊急救災物流」的決策就變得極為重要了,好的決策可引導災民擁有愛、希望及溫暖,將傷害降至最低。

  目前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投稿量每年約九百多篇,但期刊以中央集權的作法,而主編就需要控管90%的期刊進行分類以便掌握期刊的品質,每年統計下來,若有十篇投稿只會有五篇可進行外審,但能達到最終刊登大概只剩一篇,因此,研究的問題重要性、創新性發現及特色是需要仔細琢磨,許老師分析自己的研究生涯,認為研究必須經過三個歷程:

1.       當還屬於資淺學者時期,要將研究養成為一種習慣

2.       步入資深研究學者時,就必須將研究轉換為興趣

3.       最後成為研究領域的大師時,更必須把研究當成責任

  不論是親自指導或研究,都要持續開拓新知,並給予後輩新進新的啟發,研究及教育都需承先啟後,每位學者都是在不同階段中藉由不同老師的指引及給予提攜的機會,才能一路成長茁壯;而當自己有一定的成就之後,回首來時路,更應也要扮演承先啟後、提攜後進的腳色,讓傳承一路延續下去。

  儘管在學術上擁有不平凡的成就,許老師在時間管理上,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天當中,凌晨四點到六點,是許老師的精華時段,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擺在那個時段處理,而且都可以迎刃而解,也比較會產生創新的想法。」他認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精華時段,找到它並善用它,用心觀察在各個領域、各個角落,生活周遭只要是會影響你的人、能觸動你心裡某一塊的人,都是你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