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經濟脈動看世界貿易軌跡~財金系管中閔院士研究分享
發佈日期:2016-11-23 
瀏覽數:27
 2017-02-12 更新
  本學期第二場「教師跨領域分享會」於11月1日(二)隆重登場,老師們相偕熱絡出席,中午下課後即趕來一館10樓,準備在簡單的輕食之後,好整以暇開始專心聆聽接續的研究分享,因為胡星陽副院長這場分享會邀請到的老師是管院重量級人物「財金系管中閔院士」,而且管院士要分享的研究主題和我們大家息息相關:「亞洲經濟體之間的關聯與影響策」!院辦希望透過每場的跨領域分享會,能讓老師們從各類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分享和討論激盪中,未來能綻放出跨領域的研究火花。
 
  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後,多個亞洲經濟體的增長有所回落,放緩幅度不一,這些亞洲經濟體多屬外向型經濟,在主要經濟體需求持續疲弱的情況下,其貨物貿易表現受壓。過去數年,這些亞洲經濟體致力促進內部需求,務求重新平衡經濟增長模式,以緩衝外圍環境的不利影響。管院士選定亞洲經濟體近期的內需表現為研究主軸,希望能為臺灣的前景和增長帶來一些啟示。
 
  管院士以淺顯易懂的計量圖表方式,說明全球四個主要經濟體 (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與亞洲其他經濟體的關聯性,並分析主要經濟體遭受衝擊後,對其他小型經濟體(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臺灣、泰國)的影響力有多深廣。研究運用全球化向量自我迴歸模型(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GVAR)導入DOT數據庫繪製1990~2015年主要經濟體與亞洲小型經濟體之間的關聯。管院士也深入研究分析主要經濟體的貿易變動對亞洲小型經濟體的影響程度,預測四個主要經濟體衝擊1%時,結果顯示美國對於亞洲小型經濟體國家的影響力最為廣大,而印度及印尼兩個國家則受中國大陸影響較大,可推測的原因為:一、中國約占印尼出口的10%,相當於印尼2%的GDP,因此中國大陸等同掌控印尼經濟動脈,二、從2011年起,中國大陸取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也是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至於臺灣呢?數據顯示,大陸並非是影響臺灣最大之主要經濟體,影響臺灣最大的仍是美國。另外的結果也顯示,與臺灣有相當淵源的日本,其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已逐年減少,但對菲律賓有著持續加重的影響。
 
  管院士補充說明,四個主要經濟體對於亞洲小型經濟體的影響力因國際情勢產生起伏變化,現今諸多不明朗的經濟因素,也會增加亞洲整體經濟前景的下行風險,包括美國往後調整利率對消費及投資意願可能造成打擊、歐盟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導致貿易需求至今仍然疲軟不振,同時美國提出製造業回流、德國提出工業4.0計劃、全球製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格局均在發生重大變化,加之以企業對環球經濟前景依然黯淡的憂慮、多年來亞洲經濟體的家庭債務不斷累積、環球金融情況波動加劇,或會導致家庭財務狀況出現問題。亞洲小型經濟體國家若遭受重大的金融衝擊,難免會對整體經濟結構有不利影響,而這些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就是臺灣經濟不振的因素,因此可以藉由國際貿易格局正處於重塑時期,臺灣應該突破現階段瓶頸,由政府、產業、學術三方一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帶動經濟的新動力。
 
  分享會在管院士回答老師們陸陸續續提出的各種不同問題後劃下句點。感謝管院士為大家分享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經濟議題,以計量經濟的綜合角度,啟發大家繼續去探討臺灣經濟未來的路,希能由學術界的經濟分析帶動產業,也就是透過與產業、政府的三方合作,激發出創新、期能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一同為臺灣盡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