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5-09
瀏覽數:52 2025-05-09 更新
![]() 校友職涯分享:台大國企所職涯分享 臺大國企所R01 李培僑 曙光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總監 我畢業於B93台大機械系,當時希望畢業後進入職場擔任工程師。2009 年服完兵役後,正值金融海嘯,台灣整體經濟低迷,加上政府當時推動的 22K 實習計畫,讓許多機械相關職缺待遇低、選擇少,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努力,我進入廣達電腦,開始了第一份機械工程師的職涯。 在廣達工作的日子,有著工程師職場的高壓與單調。我負責的是當時正夯的平板電腦機構設計。工作內容除了繪圖外,還需深入了解材料特性、機構設計及產品測試等,專案時程緊湊,常需長時間加班。雖然充滿挑戰,卻也讓我注意到「PM」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必須整合 EE、SW、ME 團隊資源,具備跨部門的溝通與技術理解能力。這個觀察,也成為我後來決定轉換跑道、報考台大國企所的契機。 離開廣達後,我轉往東芝家電擔任機構工程師。由於在廣達所累積的開發經驗,在東芝可說得心應手。但我當時始終想轉向產品經理角色,並希望透過進修建立更多管理與商業上的能力。東芝的工作節奏相對穩定,於是我利用下班時間準備考試,順利考上國企所成為R01的學生。 就讀國企所期間,各種課程對我而言都新鮮而實用。過去兩年的業界經驗,常在課堂中與所學產生共鳴。我特別喜歡個案討論的課程,從無到有深入分析企業處境與決策,讓我開始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問題──無論從財務、時程、資源還是策略角度。這樣的訓練,為我後來進入創業投資領域打下了基礎。 畢業後,沒有選擇當初PM的職位,而是因為某個機會進入了創投產業,當時我擔任投資經理,負責評估來自各行各業的新創公司,這樣的工作內容能夠不斷接觸最熱門的技術與碰到最有熱情的創業家。這時,國企所的訓練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新創公司用短短 30 分鐘簡報介紹團隊與商業模式時,我需要迅速掌握重點,並就股權架構、財務預測與募資合理性提出具體問題。與個案討論不同的是,新創簡報往往只呈現對自己有利的資訊,投資人需憑經驗與判斷挖掘潛藏風險與價值,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國企所提供的訓練涵蓋產業分析、品牌行銷、財務金融與會計等多元領域,讓我在職場上更具整合與應變能力。我建議學弟妹們積極參與實習,掌握產業實際需求,並透過實務與課堂學習相互驗證,持續調整與強化自身能力。同時,也要把握課堂中的上台報告與小組討論機會,這些都是練習溝通與協調的寶貴時刻。未來無論在哪個職位,溝通都是關鍵能力,嘗試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理解對方觀點並有效表達自己的意見,將對未來的職場表現帶來莫大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