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 newsletters
蘇威傑教授ESG主題研討與研究議題發想講座
Published At:2022-03-11 
Views:604
 2022-12-26 updated

商研所博士班 薛楚頻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及人道主義的興起,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永續(Sustainability)、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逐漸受到業界的關注。本次產業組織研討課程劉佳玲教授邀請到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蘇威傑教授親臨本所分享。蘇教授之著作曾發表於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Research Policy等頂尖期刊。此次演講主要探討「ESG對避險基金和企業裁員之績效的調節作用」(Hedge Fund Activism and Corporate Downsizing: Moderating Role of ESG Performance)及研究議題上的發想與構思方針。


在過往的研究中,大多數的學者單純探究永續或ESG能力等對績效之影響,並以道德層面論述其重要性,顯少以管理策略層面切入。此外,受到外部避險基金介入之企業(例如:Third Point避險基金公開收購雀巢公司股權,以參與其公司治理),將透過人力縮編以增加營運效率,但不同公司之間的裁員幅度具有顯著差異,其背後的機制是否與企業本身ESG能力有關,尚未被發現。


蘇教授從資源基礎觀點出發,認為企業的ESG可被視一種專屬無形資產,包含知識、文化、品牌等元素且具不可分割性。由此提出,ESG能力較卓越的公司,可能會傾向較小幅度的縮編。原因除了傳統社會輿論認知外 (例如:2009年台積電在裁員事件),亦可分別從環境、社會及治理構面進行剖析。在環境層次上,企業的環境友善能耐,係由員工共創之,即使員工能力未被充分利用,仍然掌握該公司專屬知識。而從社會角度檢視,企業貿然裁員將有損公眾形象及信任,導致維護成本(Repairment cost)提升,形成時間壓縮不經濟(Time compression diseconomies)現象。最後,在公司治理層面,大量裁員將使價值再分配成本(Redistribution cost)上升。總合上述論點,提出ESG能力將調節避險基金對人員縮編幅度的影響效果。在資料來源上,使用多種次級資料庫(例如:Refinitiv, Captial IQ)之指標作為代理變數,透過傾向分數進行配對;爾後採用差異中之差異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DID),比較避險基金介入後,裁員前後的績效差異,從而驗證研究假設並證實ESG的調節作用。


ESG研究發展行之有年,近年來在學術界關注度更是不斷提升,如何在老議題中創造出新的發想並不容易。蘇教授比喻老議題的發想如同跳水選手一般,追求的是技巧上的卓越,不再只是向前或後翻轉幾圈,而是創造出新的動作。老議題的新發想的訣竅在於,突破單一構面的探討(例如: CSR對績效的影響),加入公司傳統策略思維(例如:多角化下不同的CSR作為),以創造出全新的火花。

藉由此次的講座,讓學生了解如何在研究議題上進行創新並找到切入點,同時也體悟到在學術領域中,並不是缺少議題,而是缺少發現。此次講座為本年度劃下圓滿句點,為新的一年開啟新的研究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