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鉅秉教授現為台大工管系特聘教授,為國際頂級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的前主編,現為諮詢編輯。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特約研究員(2021)、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07、2012、2015)、科技部傑出學者研究計畫(2008)、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03)。其中要成為科技部特約研究員,需獲得三次科技部的傑出研究獎。科技部的傑出研究獎,商研所有戚樹誠、莊璦嘉、林博文教授等曾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而拿此獎不容易。現場許教授以自已的學術發展為樣本,倒回以30年前的心情,設想目前大家會有的問題和挑戰,分享其經驗,作為現場博士新生學術生涯的參考。
來念PHD的初衷是什麼?PHD和MBA學生有何不同?
許教授在演講之出拋出此問題,讓所有在場博士生思考。許教授以自己為例,其非商學畢業,而是土木交通工程畢業,最後決定去美國拿博士。台大商研所博士平均需花五年以上畢業,其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念土木研究所,花3.5年取得交通系統工程博士。在決定去美國念博士時,即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學術之路,會成為教授。許教授說:「第一長程規劃是對研究有興趣,第二與個性有關。我想當自己時間的主人,可以自我掌控時間和資源。學術界是很自由的,可以做很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且社會地位滿高的。」由於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標,為了讓自己去美國能夠專心攻讀博士,許教授也在出國念書之前就安排好一切,與師母商議結婚後,就獨自一人前往美國就讀。
除了目標外,博士生要去思考比目標更高階的事情,就是你的心(mind)。心不對,做奸犯法也可以賺錢,只有心才會帶出價值。不管在哪個領域,價值都很重要。價值論(Axiology)是從哲學領域概念來,哲學為所有領域之父,其將價值分為Internal Value and External Value,前者由創造者定義,後者由外部定義。外部價值被各領域沿用,在行銷管理領域談的就是消費者價值,被經濟學沿用就是經濟價值。而博士生除了瞭解學術上各領域所在談的價值為何之外,在追求學術之路上,也要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內部價值是什麼。
適應失敗與心存感激
許教授在98年已具有博士學會,但是當時找不到工作,連去五專應聘都被拒絕,開始體會到萬事起頭難。許教授進一步以其學生為例,學生在博後仍持續投入在研究中,想找國際性教職,但機會很少很難找。努力一段時間後,找到一份在盧森堡的博士後工作,直到演講的前幾天才拿到英國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教職。然而,等待就是機會。念博士,以學者為職志,要有心理準備。好的學術期刊可能有20%接受率,頂級期刊則只接受10%。所以,念博士要適應失敗,適應Paper被拒絕,將之視為常態。
許教授在接國際期刊主編前,其前任主編都是白種人,不僅在學術界都很資深,且地位都很高。由於受到前任主編賞識,許教授承接了國際頂級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的主編之位。在漫長失敗中,不要沮喪。生命中仍會有貴人、伯樂、機會。遇到貴人就會給予機會,對於機會和伯樂就是心存感激。
最後許教授勉勵在場的每位同學,想想念博士的初心(Initial Intention)、動機與目的。問問自己:Why do I go for PHD? 因為這個問題會讓每一位博士生Contribute your motivation and purpose! 念博士的第一個障礙─停滯不前,不敢踏出第一步,因為沒有信心,然而踏出第一步必須靠勇敢/勇氣。第二個障礙是半途而廢,此時要依靠的是堅持。最後,期許每位同學Go for your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