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博士體驗營
發佈日期:2016-02-03 
瀏覽數:313
 2017-02-12 更新

 


 

   「我該選擇唸博士班嗎?」、「我適合唸嗎?」、「博士生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有感於同學們在報名博士班前的種種疑慮,臺大商學研究所從去年開始首創「博士體驗營」,替所有欲跨入博士生涯的學子們提供一交流平台。活動當天不僅能與博士生暢談博士生活的甘苦和歷程,也可與教授交流、互動溝通、分享研究領域與未來發展。

 

 

 

 

  本次活動吸引了各方的學員參與,近70位擁有不同背景、經歷、年紀的參與者,在陰雨綿綿的1月19日早上九點,陸續抵達臺大管理學院的國學講堂報到入座。在黃俊堯所長致詞歡迎後,開始分組展開「博士生與研習學生交流」。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參與者首先各自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並分享欲報考博士班的動機;在學博士生們則依據參與者的提問,回饋報考相關資訊,以及修課與學習方式。此階段希望在「報考動機」、「修讀目的」及「修讀過程」三個項目上,對參與者的疑問能有基本的釐清。

 

  「各組老師自我簡介」緊接著在二十分鐘的茶點時間後進行。本所五大領域組別:「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管理」、「行銷管理」、「營運與決策管理」及「科技與創新管理」共十一位教授到場,輪番上台說明各組特性及研究方向,也針對報考博士班的議題,給了參與者們最中肯的回饋和建議。

 

 

 

   「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組」的陳家聲教授率先上台分享。陳教授指出,「知識理論」需透過「實踐」方能產生價值,因此為了因應「社會需求」與「運作模式」的改變,

「跨領域的知識」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能力之一。他同時勉勵學員持有終身學習、和社會一起進步的態度。同組專長為領導、衝突管理及談判的戚樹誠教授接著表達:「研究是一輩子的事」,了解自己合不合適,以及對未來方向有明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與同組莊璦嘉教授的說法不謀而合,莊教授說明,自己除了致力於量化研究方法及研究背後的哲理之外,另一研究專長即是「個人與環境適配」 (Person and Environment Fit) 的議題,並提供學員機會表達自己想唸博士班的動機。

 


  「營運與決策管理組」的許鉅秉教授以六個字形容其組:「永續、創新、價值」,他並指出,若將其組視為一公司來經營,此公司的營運目標與未來方向即是「朝向國際化」。許教授說,營運與決策管理組今年全部改為英文授課,組上的教學陣容集團隊非常國際化,也希望可以培養出在國際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同組專精於「收益管理」及「供應鏈」的郭佳瑋教授則給了學員們簡單的忠告,未來若踏進研究領域,希望學員能夠以「跨領域」增加競爭力,滿足不同領域的knowledge和know-how。

 

 

 

 

   在「策略管理組」及「科技與創新管理組」皆有開課的陳忠仁教授首先說明自己的研究領域為「組織創新管理」、「組織間的競爭策略」、「新興市場佈局及營運」與「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前瞻」。接著指出,雖然目前博士畢業生就業市場貌似不佳,但幾年後將有一批教授退休潮,現在進入博士生涯也許是俱有「前瞻」的一個決定。並且臺大為國內商學研究領域龍頭,且致力於培育世界一流優質學者,選擇臺大發展博士生涯,可達到「獨特」與「差異化」的優勢。

 

    陳忠仁教授此番說法與「科技與創新管理組」的陳鴻基教授一致,陳鴻基教授指出,未來十年內台灣高等教育台灣國立研究型大學將有三分之一的教授退休:「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陳教授說,未來會是「全球競爭」的時代,如何「從local到global」,將是學校培育的重要能力之一。此外,陳教授介紹其組別為「跨領域整合」的一組,不只談人和機器,同時也談商業營運模式、策略、財務及資金。同組專精於Project and Program Management的江俊毅教授則列出對學生的期待:希望學生是動機足夠的、放眼國際且認真努力的。

 

  「行銷組」的簡怡雯教授提醒欲選擇報名行銷組的學員,今年度起行銷組已取消筆試,改以資料審查及口試來篩選學生。並大致介紹組內教授的兩個研究專長及興趣:用以解釋消費者對產品態度形成的「消費者行為」 (Consumer Behavior),以及用經濟的角度搭配「賽局理論」 (Game Theory) 去解決行銷議題的方式。並指出若要踏入博士生涯,除需具備一定的理解力、邏輯及分析能力之外,「創造力」即「熱情」也是很重要的兩個特質,「只有熱情能夠幫助你度過過程中的挫折、模糊、不確定性。」簡教授如是說。同為行銷組的黃俊堯所長則替這個段落作了總結,所長指出,各組、各位老師皆對學術這一條路有不同的觀點,而學術界有它自己的一套框架、邏輯、遊戲規則,他盼望各位學員可以主、客觀的角度思考投入博士生涯一事,並建議學員「不要為了逃避什麼進博士班,而是為了要做什麼進博士班」。

 

  

 

  下午由陳家麟教授及許鉅秉教授分別以「攻讀臺大商學研究所博士班的挑戰與展望」及「如何踏上國際學術的超級星光大道」兩個主題,分成兩個層次讓學員們對臺大博士班有更深的認識:一、為什麼念?二、為何選擇在台大念?

 

  在海外擁有15年教學經驗的陳家麟教授首先以Market-Based View (Poter, 1984) 的角度切入主題,用 Business Cycles 分析商學博士的就業市場。陳教授指出,目前就業市場雖不佳,然而同學們要著眼於未來,「從市場角度分析,現正是市場要起飛的時候,長遠來看是有發展潛力」,提供學員們對於未來就業市場的參考。陳教授接著用 Resource-Based View (Wernerfelt, 1984) 及 Relationship-Based View (Dyer and Sin, 1998) 說明臺大既為國內第一學府,學員在臺大即可得到相較於其他地方更為充分的資源,同時亦可有多元及完善的人際網絡的建立。陳教授最後給予學員們幾點建議:進入博士生涯前,要問問自己喜不喜歡做研究?甚至喜不喜歡教書?做研究是長久的事,對研究本身即研究的主題有「熱情」,才得以長久經營。

 

  現任國際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主編的許鉅秉教授開頭則以自身在美國就讀博士班的刻苦經歷,以及學成後返台求職遭遇到的困難勉勵在場的學員們。並說道在學界裡,論文就等於是金錢,一個學者富不富有、有沒有名氣,端看論文的質與量來決定。「選擇臺大是一種策略」許教授接著說,「臺大是一個品牌,你的名字和臺大連在一起,你就有了差異化,以及臺大的人脈和資源」,臺大象徵「品牌」與「差異化」的優勢。而許教授認為,若要讓策略成功產生價值,須先設定好目標,若無明確目標,一切都是空談。因此建議學員們要清楚自己唸博士的目的,同時在演說的最後,也鼓勵同學們比較唸博士與不唸的差別來釐清念博士的動機。

 

  綜觀本次博士體驗營活動,由各組老師的「自我簡介」、在學博士生的「經驗交流」,到下午兩位教授的「專題演講」,用一整天的時間,替在場70多位學員對博士生涯建構了比較完整的概念。本次活動最終心得,或許就如同許鉅秉教授所說,攻讀博士班最重要的就是有「心」,有了念博士班的決心、真心後,接續必會有「目標→方向→策略」。相信「掬一把博士的夢」將必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