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起日:2020-01-30
發佈日期:2020-03-23
瀏覽數:837
2020-03-26 更新
圖片來源:So Tzeng臉書
訪談撰文:EMBA辦公室 ![]() ![]() 「這一趟是旅行,不是苦行!只是我選擇旅行的方式是徒步。」105C財金組曾文和學長於今年1月30日自台北市家中出發,橫跨三個月份,步行38天、1162公里,於3月11日完成徒步環島的旅程。 五年前,曾文和與高中畢業正準備就讀大學的兒子,報團參加單車環台活動,當時未通盤考量自己騎乘技術與體能狀態,以致於雖然勉力完成環台,但深知在途中緊握手把、費勁腳踏的疲憊身心,錯過的是悠然欣賞風景的自在,於是當時就萌發「要慢慢走、欣賞風景」念頭。 真正想要落實這個念頭,是在參加「戈13」完成四天的戈壁挑戰賽,曾文和想到,戈壁這趟路都完成了,徒步環台怎不啟程呢?於是開始上網做功課,在完成助培訓「戈14」的隔年,確定執行他的環台計劃,帶著「戈13」娃娃-拉拉陪伴,隻身成行。 由於前輩們建議,行走時需與車道逆向,視線掌握對向來車,以確保安全,此走法在東台灣沿著海岸線行走時,更能感受當下美景。曾文和於是決定以台灣北東南西四個極點的燈塔、順時鐘繞行台灣一圈。(北/富貴角燈塔、東/三貂角燈塔、南/鵝鑾鼻燈塔、西/國聖燈塔) 登山常客曾文和有著齊備的戶外活動使用的物品及衣褲鞋襪,加上想要走到哪、睡到哪的天真浪漫想法,所以連同帳篷睡袋睡墊,肩扛超過15公斤背包出發。再縝密的計劃在完成之前,勢必有修正與應變的心理準備,此行,曾文和第一項修正的不是路線或時間,而是重新審視行囊的內容,為確保接下來的行程順,第二天,他即請前來加油的友人將多餘的裝備帶回台北,輕裝再啟程。 曾文和出發時,即在背包外側配掛記錄環島天數的牌子,原是作為沿途拍照、自我記錄之用,出乎意料,這個牌子成為他沿途的通行證。不需言語,陌生人透過牌子上的文字,即可知道他正在環島,為他加油者有之、供水供電供補給者有之、遇到其它環島同好亦能相互打氣。 既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曾文和並不先預先設想每天要走多少路程、住宿何處,完全視當天狀況而定,不勉強自己、不為難自己,但絕對誠信自己。遇年輕騎士好意邀搭便車,彷彿是惡魔的試煉,曾文和感謝小伙子之外,內心沒有絲亳動搖。遇到友人安排住宿、接送或搭車尋覓旅舍時,則以當天步行的結束點為隔天一早的出發點。 除非有親友加油團另外熱情安排,此行曾文和大多數的時間並沒有刻度,但每天有著自己紀律、無關晴雨,大致分三階段: 上午:天亮即起,出發前整理腳掌水泡、享用早餐、出門。 下午:日正當中,享用午餐,休息兼滑手機,評估或聯繫當晚住處、回覆訊息,旋即出發; 晚間:日落時分,抵達住處、盥洗、清洗整理衣物、晚餐前整理腳掌水泡、外出享用晚餐、回住處、晚餐後的整理腳掌水泡、寫臉書記錄今天、寢前整理腳掌水泡、三分鐘收操、就寢。 曾文和說,台灣真的好美,他完成了一件讓自己感動的事,學習了從容、學習了隨遇而安,學習了善待自己。徒步環島這件事情,當你把它想得很容易他就不容易:當你把他想得很困難,他就不困難。環島的方式有很多種,他選擇了一種最適合他的方式,徒步環島的很多體驗尚待時間消化,他很樂意將經驗分享。且非常感謝大家每天晚上在臉書上如同追劇般的支持鼓勵,以及陪走補給接待的好友們。 ![]() 小事記 #因為可能有彩虹所以不反對雨天 #太陽眼鏡與自拍架是原先覺得重要但最終都沒派上用場的東(ㄌㄟˇ)西(ㄗㄨㄟ ˋ) #吹風機的重要性不是吹頭髮但它很重要 #便利商店是絕佳補給站 #冰涼的木瓜牛奶是每天的補品 #臉書的留言是鼓勵前行的動力 #走錯路產生挫折感 #陌生人的蚵嗲可以呵護走錯路的挫折感 #生理負荷(腳掌水泡)是難關 #解決難關的工具是小小的針頭 #體重少了3公斤、腰圍少2吋 #全程花費約4.6萬,包括住宿3.6萬、飲食與雜支1萬 #單晚住宿費用最低400、最高1800、親友供宿無價。 #相信緣份:在車城偶遇他在環島、在中壢再次看到他在工作的機車行老闆 #陌生人的問候、關懷與幫忙是行囊裝不下的感動 #陌生人的供養清單:小姐請玉米和咖啡、阿嬤請小番茄、麵攤的老闆娘請吃麵、冰沙老闆請香蕉、牛肉麵老闆請礦泉水、農夫:少年仔!這愛文芒果給你試吃仔! (「少年仔」三個字比芒果還甜)、摩托車騎士請冰礦泉水、龍鳳大哥請蚵嗲、阿姨請佛手柑、帥哥騎士請水+咖啡+木耳飲、Audi帥哥送一條根、飲料店老闆請茶飲 #偶有親友團的陪走是動力也是壓力 #偶有親友團的供吃、供睡是道不盡感謝 #嗯…兒子的陪走 ![]() So Tzeng臉書事記 出發序 https://bit.ly/33FNfBl 1月30日 徒步環島 Day01 內湖-淡水 26Km https://bit.ly/33FNAnB 1月31日 徒步環島 Day02 ★富貴角燈塔是台灣的最北端極點燈塔 淡水- 富貴角燈塔-石門 24km https://bit.ly/2y1RGuo 2月1日 徒步環島 Day03 石門-金山-萬里-基隆市34km https://bit.ly/2QBUnsW 2月2日 徒步環島 Day04 基隆-龍洞-貢寮 33km https://bit.ly/33EnC3x 2月3日 徒步環島 Day05 ★三貂角燈塔是台灣的最東端極點燈塔 貢寮-三貂角燈塔- 大溪漁港 30km https://bit.ly/2J4Y6LD 2月4日 徒步環島 Day06 大溪漁港- 頭城-壯圍鄉 24km https://bit.ly/33EI0Sc 2月5日 ~ 2月6日 休息 身體及裝備檢整日 https://bit.ly/2wuUX50 2月7日 徒步環島 Day07 宜蘭壯圍-蘇澳 22km https://bit.ly/3bkuSo1 2月8日 徒步環島 Day08 蘇澳-東澳-南澳 27km https://bit.ly/2J4HTGe 2月9日 徒步環島 Day09 南澳-和平 26km https://bit.ly/2QFVE2d 2月10日 徒步環島 Day10 和平-清水斷崖-新城 28km https://bit.ly/3bkVJAo 2月11日 徒步環島 Day11 新城-七星潭-吉安慶修院 28km https://bit.ly/3bbGxWa 2月12日 徒步環島 Day12. 吉安慶修院- 壽豐- 鳳林 30Km https://bit.ly/2J5zRwI 2月13日 徒步環島 day 13. 鳳林-瑞穗. 32km https://bit.ly/3bj6BP1 2月14日 休息日 2月15日 徒步環島 Day14 瑞穗-玉里 25km https://bit.ly/2QEVRmd 2月16日 徒步環島 Day15 玉里-池上 33km https://bit.ly/3dmAujg 2月17日 徒步環島 Day16 池上-鹿野高台-鹿野 34km https://bit.ly/33BVMVO 2月18日 徒步環島 day 17 鹿野-知本 32km https://bit.ly/3dpFHXy 2月19日 徒步環島 day 18 知本-多良-瀧溪車站 34km https://bit.ly/2vIQBqD 2月20日 徒步環島 day 19 瀧溪車站-達仁 22km https://bit.ly/2QDo0Ku 2月21日 徒步環島 day 20 達仁-旭海 32km https://bit.ly/3bmVq8f 2月22日 徒步環島 Day 21 旭海-滿州 35km https://bit.ly/2xljZU1 2月23 徒步環島 Day 22 ★鵝鑾鼻燈塔是台灣的最南端極點燈塔 滿洲-鵝鑾鼻燈塔-墾丁 26km https://bit.ly/2QFRW8N 2月24日 徒步環島 day 23 墾丁-楓港 34km https://bit.ly/3abM7rj 2月25日 徒步環島day 24 楓港-枋寮-林邊 36km https://bit.ly/3ag5CyY 2月26日 徒步環島 day 25 林邊-高雄 36km https://bit.ly/2J4ZhL3 2月27日 休息日 2月28日 徒步環島day 26 高雄-路竹 35km https://bit.ly/2UnmSvq 2月29日 徒步環島day 27 路竹-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28km https://bit.ly/3aoAmOg 3月1日 徒步環島Day 28 ★國聖燈塔是台灣的最西端極點燈塔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國聖燈塔-佳里 33km https://bit.ly/2Us2sSk 3月2日 徒步環島 Day 29 佳里-新營 28km https://bit.ly/3abMmmd 3月3日 徒步環島day 30 台南新營-嘉義民雄 33km https://bit.ly/3aoAv4g 3月4日 徒步環島day 31 嘉義民雄-雲林西螺 30km https://bit.ly/2UsDHW6 3月5日 徒步環島day 32 西螺-花壇 30km https://bit.ly/2WDxHwi 3月6日 徒步環島day 33 花壇-八卦山-清水 34km https://bit.ly/2y29tBI 3月7日 徒步環島day 34 清水-通霄 30km https://bit.ly/3dg7Lg2 3月8日 徒步環島day 35 通霄-竹南 36km https://bit.ly/3a8Ewd8 3月9日 徒步環島day 36 竹南-湖口 35km https://bit.ly/3bhLVXD 3月10日 徒步環島 Day 37 湖口-桃園 32km https://bit.ly/399uwza 3月11日 徒步環島 Day 38-完成日 桃園-內湖 35km https://bit.ly/2QDDAp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