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
臺大管理學院院長 胡星陽 教授
運河在全球供應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疫情時長榮海運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6天,造成上百億美元的直接間接損失。以色列-哈馬斯戰爭開始後,蘇伊士運河的商業交通量下滑了40%以上。近來巴拿馬運河也因為長期乾旱,通航的船隻數量減少,通航費上漲了八倍。這些事件凸顯了海運的脆弱性,也讓跨國公司對全球供應鍊重新思考,尋找更具韌性的作法。

回顧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興建過程,對領導人推動大型計畫也有重要的啟示。法國人雷賽布是推動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推手,他在1854年獲得鄂圖曼帝國埃及總督給予的特許權,並說服法國投資人購買公司股票,中間雖然經過英國人的反對、新任埃及總督的質疑、經費短缺,但靠著適時出現的疏浚挖泥新機器和拿破崙三世的大力支持,這條不用閘門、海平面式的運河終於在1869年開通,很快就受到遠洋船隊的歡迎。

有著蘇伊士運河的成功,雷賽布接著推動巴拿馬運河,同樣鼓吹海平面式的運河,即使國際專家有諸多疑慮,仍然靠著他的個人熱情和成功經驗,說服各方支持,募資過程也非常順利。但由於事前估計太過樂觀:嚴重低估海平面式運河所需要移除的土石、低估傳染病對施工的影響、低估所需的經費,以致費時十年還是以失敗告終。後來美國人接手,改採船閘調控式的設計,巴拿馬運河才得以開通。

大型投資計畫在規劃階段過度樂觀很常見。雪梨歌劇院最初規劃在1963年建造完成,成本澳幣7百萬,實際上逾期十年,花費1.02億。公司併購案的失敗比率則高達七成到九成。根源是人們的樂觀和過度自信傾向,心理學累積了非常多這方面的證據。

過去成功的經驗也不保証未來的成功。相反的,過去的成功反而容易助長領導人的自我膨脹,導致未來的失敗。雷賽布只是其中一例。孫正義軟銀集團在阿里巴巴的成功和近年來的投資失利似乎也是落到這一陷阱。

要減少樂觀自信導致的錯誤,領導人需要秉持兩個原則。首先是領導人需要採取開放的態度,接受各方的建議和討論,尤其是來自外部較為客觀的看法,勇於改變自己的看法。

其次是以科學方法為基礎,以資料為佐證。收集現有資料、更進而以實驗方式尋找反面證據。強調反面證據而非正面支持證據,因為後者是人之常情,不自覺的重視支持自己看法的證據,因而做出偏誤的結論。

樂觀自信是把雙刃劍。以樂觀自信為基礎,人們得以激發潛能超越自我,成就事業,這樣的態度對創業者尤其重要。但過度的樂觀自信卻又使人盲目,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是領導人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