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講座-納百川成藍海「友嘉集團的國際併購之路」
活動起日:2017-12-27 
發佈日期:2018-01-02 
瀏覽數:159  2018-01-02 更新
圖:臺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左)、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中)與時碩科技黃亞興董事長(右)進行座談

2017年12月29日由臺大EMBA學生會、財金學會共同主辦的百川講座-納百川成藍海:「友嘉集團國際併購之路」,邀請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以及時碩科技科技董事長黃亞興(104級),由臺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擔任主持,一同探討友嘉集團如何管理併購後遍布全球的公司。

友嘉集團併購概況
1979年全球第三大的工具機集團—友嘉集團,是由朱志洋總裁白手起家,從台中發跡、一步一步打造成世界偉大的工具機王國。友嘉集團目前旗下擁有八十多間公司,在台灣有兩間上市公司,在中國大陸也有二十家,事業版圖涵蓋德國、義大利、瑞士、法國、美國、日本、中國大陸、俄羅斯、韓國及印度等地,產業遍布航太、汽車、能源、模具、軌道運轉、工業4.0及智慧製造等六大區域。

友嘉集團在很多併購的案例中,都成功將原本經營不佳的公司在短時間內轉虧為盈,如:久德電子、麗偉、SNK、MAG等。在公司體質轉變過程中,朱總裁皆沒有大幅汰換原公司管理階層,而是善加管理這些經理人,成功使得公司脫胎換骨、創造獲利。

國際Joint Venture合資
友嘉集團透過合資方式與日本大廠進行技術層面的的合作,取得優勢後一同開拓中國大陸市場。朱總裁表示,在中國展開事業必須注意法規及制度的自由度,在中國有些情況無法像歐美、日本等國家這麼開放、自由、合理。台灣因具有語言相通的特點,對中國企業的經營模式與思想作法較為熟悉,取得企業經營上的優勢。

朱總裁也與大家分享其朱式合資法,在與日本企業談聯盟、國際合資時,採取五十對五十、各占一半董事會的方式。朱總裁認為企業合資如同婚姻,必須用慎重的態度面對彼此的合作,若有策略上的異議,在總經理級就需取得雙方的共識與認同,一旦帶到董事會就有共識的決議。友嘉集團在過去29年間都堅持這樣的合作方式,造就了今天友嘉集團的輝煌成績。

台灣的未來挑戰
朱總裁指出2018年是變動性很高的年度,川普上任之後的政策,努力將美國再一次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再加上習近平的強勢主導,中國大陸與美國彼此競爭、一同主導世界的動向,台灣在兩強的夾縫中,將需要更多的因應措施來面對嚴峻的國際情勢。朱總裁也提到,根據英國報導分析,2027年印度將成為第三大經濟國,而2032年中國會變成世界經濟第一國。而台灣的機會在哪裡?威脅又在哪裡?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時碩黃亞興董事長分享
黃亞興董事長在座談會時也與大家分享其與朱總裁的相同之處,在於兩人皆非技術出身,也正因為是外行,而不採取循規蹈矩的路,敢想敢要求,而更能走出不一樣的路。

黃董事長也勉勵臺大MBA的同學,傳統產業如工具機之於基礎工業,都是需要慢慢堆疊而成的,面對世界的變遷也需換顆腦袋,思考如何整合台灣過去所累積的資源,尋找夥伴並整合起來面對國際上的競爭。思考如何從代工的角色跳脫,了解客戶的需求,並將客戶的需求轉變為服務,進而提高產業的價值,這是台灣機會的所在。

朱志洋總裁的併購經營與管理理念
總裁分析其一路上併購案例,失敗的案例佔6%,失敗金額佔23%。併購之路,一部分靠的是運氣、有其風險,但若待準備充足才去執行,很有可能錯失機會。因此做為一個企業家需提早累積失敗的經驗,並衡量失敗比率,評估是否負擔的起。

剛開始,友嘉併購的是經營慘澹的企業,之後則是買客戶而不是買公司,意即友嘉所併購的公司就是友嘉先前無法觸及的客戶,透過併購快速的進入一個新領域。 朱總裁始終秉持著「榮譽歸別人,責任自己扛」的經營理念。95%的失敗由自己承擔,其實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能夠幫別人搭建舞台、創造成就感,才稱為成功的企業家,而朱總裁正是這樣企業家的最佳表率。

最後,朱總裁也表示,管理學院的學生相較其他人,更擁有邏輯思考的能力,可以將想法系統化、標準化、電子化、同步化、智能化,因使是以技術為根本的傳統產業,也需要能整合資源的人才。

友嘉集團透過併購以及合資,建立穩固的策略夥伴關係。朱總裁表示這些併購公司所帶來的綜效,都將在往後慢慢顯現,而在面對工業4.0、物聯網、大數據的未來趨勢,相信可以為台灣帶來更多的機會與希望。
 

圖: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分享併購歷程(左)、臺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擔任講座主持人(右)


圖:友嘉集團朱志洋總裁(左三)、臺大財金系邱顯比教授(左一)、時碩科技黃亞興董事長(右三)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