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聯絡我們
管院首頁
臺大首頁
ENGLISH
首頁
即時訊息
EMBA簡介
臺灣大學介紹
管理學院與EMBA介紹
EMBA組別介紹
院長的話
執行長的話
環境與教學設施
EMBA辦公室
EMBA大事紀
交通資訊
課程師資
管院師資陣容
EMBA授課師資
企業實務業師
教學特色
課程架構
特色選修課程
學習生涯
學生概況
校友活動
學術交流
EMBA年度例行活動
學生活動
社團組職
臺大EMBA盃壘球賽
資源/申請
查詢博碩士論文
臺大EMBA隱私權聲明
招生資訊
台北班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myEMBA
myEMBA系統登入
學號查詢
myEMBA-操作手冊
Android下載
IOS下載
聯絡我們
管院首頁
臺大首頁
【閱讀分享】《天下雜誌782期》高額醫療 壓垮實支實付險
文章來源
:
《天下雜誌》782期
作者
:盧沛樺
圖片來源:
pexels.com
癌友標靶治療理賠爭議,觸動保險業實支實付險的敏感神經。
新的實支實付險趨勢,將是更高的保費、更少的理賠範圍、
更嚴格的承保標準,將會影響每一個人。
希
臘寓言裡,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禍害緊接著來。近期延燒的癌友標靶治療理賠爭議,就像撬開盒子的鑰匙。
健保署因核刪癌友的住院給付,醫院不再讓病友住院做標靶治療,引發癌友擔心高額藥費,拿不到保險理賠。
健保署認為,很多標靶是口服藥,病友不必住院,不然是浪費健保資源;癌症希望基金會主張,保險公司應依循金管會二○一○年發函,檢討具高度替代性的醫療行為,放寬理賠新的癌症治療和用藥,如標靶,病友不必再為了理賠而拜託醫師協助安排住院。
但保險公司更不滿,當初保單設計,標靶不盛行,費率沒有算入,代表保戶沒為標靶付錢。「即使如此,十幾年來只要癌友提供住院證明,我們還是照賠,」一家中大型壽險公司主管委屈地說。
癌友、保險公司、健保署各自有理,風暴核心,圍繞在問世數十年的住院醫療費用保險,俗稱「實支實付險」。
各自有理的四百億保險論戰
實支實付險是健康險的一種,跟其他醫療險最大不同,除了理賠病房費和手術費,還多了一項雜費,保戶住院期間的醫療支出,包括藥費、醫療衛材、檢驗費、麻醉費,都可在額度內理賠,因此深受保戶歡迎。
依照壽險公會研究,每位投保健康險的保戶,平均持有健康險四.四七件。二○二二年健康險的保費收入突破四千億大關,業界估計,實支實付險約佔一成、達四百億的市場規模。
回應輿論,壽險公會允諾成立工作小組做檢討。但《天下》遍訪保險局、保險業者到保險學者,都認為一旦為標靶開了大門,後果不堪設想。
一來,業者依法站得住腳。目前的實支實付,屬於「住院醫療費用保險單」,條文開宗明義就指出,住院是指被保險人經醫師診斷其疾病或傷害必須入住醫院。無論病房費、手術費、住院醫療費用(俗稱雜費),均以住院為前提。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解釋,業者當初設計保單,認為保戶能決定要不要看醫生,但住院不是保戶決定,而是醫生出於專業判斷,才以住院作為控管。
「但現在保戶為了取得高價藥,請醫生『幫忙住院』,已經違背保險的隨機性。」 而且,金管會函令也只限手術理賠。保險局長施瓊華解釋,手術費率是看手術發生率,但標靶算藥費,因此是用雜費理賠,兩者精算基礎不同,「原本雜費是看住院發生率,如果連門診發生率都要算進來,實支會變得非常昂貴,」施瓊華說。
除了法規理由,真正的原因是,業者深怕此例一開,自費醫療項目的藥費、耗材,會讓雜費理賠變無底洞。
痔瘡手術三萬變十萬
以自費的痔瘡微創手術為例,平均要花費十萬,藥品、手術耗材、血管組織凝集器、超音波引導薦骨止痛針、檢驗檢查費等費用加總,比手術本身還多。
但其實住院開痔瘡只要三萬。一來一回間,差了兩倍多。
面對社會質疑商業保險落後,沒有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而改約。一家中大型壽險公司主管無奈地說,「十年前你買一台車,會因為現在新車都配有的ABS(防鎖死剎車系統)、TCS(防滑控制系統),找上車廠幫你裝回去嗎?如果不會要求車廠,怎麼會要求保險公司?」過去十年,保險公司也一再提醒民眾,癌症理賠要買防癌險。
另一層原因是,防疫險後,保險公司重傷,風險意識大增,核保、理賠一律拴緊螺絲。
彭金隆解釋,防疫險賠一年,就賠了逾兩千五百億,「而實支是保證續保,要保障到保戶七十到八十歲,一旦放鬆條款,影響深遠,」彭金隆形容。
對保險公司而言,癌症標靶治療理賠爭議只是一個火種。真正害怕的是,近十年愈來愈盛行的高額醫療,已經徹底拖垮實支實付險。
拿保單賺錢陋習,業者賠怕了
「每家實支的損率都高於預期,而且都高出成本,」台灣人壽理賠部副總經理藍東義說。
六月底,台灣人壽新住院醫療保險附約(HNRC)停售,號稱市場最後一張神單。
一家大型壽險公司高階主管解釋,舊保單在設計時,幾乎大家都用健保,很少自費項目,但現在病人去看醫生,醫生會問你有沒有保險,推薦更好的治療方式、更貴的藥,「原本十萬的限額,以前大家平均用六到七萬,但現在都往十萬的極端靠近,原本收的保費就相形不足。」
另一個原因是,保險公司開放保戶拿副本收據理賠,一筆十萬的醫療支出,保戶如果買三張實支實付險,最多可拿到三十萬的理賠,變相多賺二十萬。
一位大型壽險公司主管形容,「民眾知道花愈多,就賺愈多。」
去年台北地檢署起訴連鎖婦產科診所禾馨,就寫到禾馨配合產婦理賠需求,偽造醫療收據,把自費疫苗、醫美療程灌入醫師手術費等,衝高出院收據。
「保單損率超過後,在接軌新的國際會計制度,對公司非常不利,」彭金隆補充,「保險公司不會為了做善事,拖垮本業。」
三十歲女性的保費漲兩倍
保險公司吃不消實支實付險的第一個案例,就是兩年前宏泰人壽的薰衣草保單。一般保險公司要漲保費,做法是下架舊保單,上架新保單,因舊保單保證續保,因此舊保戶的費率不變;但宏泰直接調整費率,連舊保戶都要多掏錢,才能延續醫療保障。儘管條款保障保險公司可調整費率,但真正對舊保戶動刀,宏泰是第一家,引起軒然大波。
後來,保險局以保費調漲欠缺合理性,對宏泰開罰,且禁止保費調漲,但之後,通路銷售保單時,要保戶多簽一張「費率調整同意書」。「以前我賣保單,都跟保戶打包票,跟我買了,費率就固定不變,但現在我不敢這麼說了,」威盛保險經紀人處經理賴宜鋒說。
宏泰薰衣草的特例,未來恐怕成為常態。
「醫療技術進步愈來愈快,費用愈來愈高,保單會愈來愈常調費、改版,」藍東義預測。
今年以來,除台灣人壽外,宏泰、中國人壽也跟進下架舊保單,新保單理賠限縮,保費還變貴。賴宜鋒舉例,新商品的門診手術理賠額度降低,且一年有理賠次數限制,手術理賠由原無範圍限制,現在都強調要符合健保支付標準「2-2-7」才賠,如腎結石震波碎石術就不賠。
「禾馨案以後,三十歲女性的保費漲幅最大,」賴宜鋒觀察。以台灣人壽新舊實支實付險為例,買二十萬的雜費額度,年繳保費從四六五八元漲到一萬一三 九元,漲幅超過兩倍。
施瓊華也示警,本來保險公司願意從寬理賠,但被濫用後,趨勢是愈來愈嚴,甚至為控制損率,設定理賠總額,意思是保戶賠滿後,契約自動終止,保戶無法續保。
標靶要能賠,回歸損害賠償
「現在實支變成硬市場,」彭金隆解釋,保戶被迫面對更高的保費、更低的承保範圍、更嚴格的承保標準,「時間短則兩年,長可達到十年之久。」
隨著實支實付險的財務缺口擴大,保險圈愈來愈有共識,走回損害填補的老路。顧名思義,保戶花多少,保險公司賠多少,保戶不能從保險賺錢。「走到損害填補,沒有道德風險,損率可控下,保險公司才可能不去卡住不住院,」藍東義認為。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凃薏如說,二○○五年以前,實支實付險就是採損害填補,假設保戶在國壽、南山人壽各買一張限額十萬的實支實付險,就醫花了二十萬,在國壽賠十萬,不夠的部份由國壽開立差額證明,保戶才能去南山申請理賠。但如果醫療支出在十萬內,南山就不賠。
施瓊華說,先由壽險公會凝聚共識,金管會再提供協助。但她強調,如果損害填補原則上路,舊保戶一定不受影響。
兩年後,台灣將成為僅次於日本、亞洲第二老的國家,醫療支出將會成為個人、社會沉重的負擔,台灣不該浪費這次危機,須務實尋求新路。
《天下雜誌》官網:
http://www.cw.com.tw/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
會計學系暨研究所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EMBA
GMBA
EiMBA
SEED
CA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