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所前身為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系」,於民國81年為因應企業國際化之趨勢,與國際學術研究之潮流而改名為「國際企業學系」(簡稱「國企系」);並於同年獲准設立碩士班,民國84年再增設博士班。
本系所課程涵蓋了下列學術領域:
其目的在予入學者嚴謹的專業訓練,以培育具有寬廣的國際觀,與多元發展方向的國際企業經理人才。國際化與自由化的趨勢,使我國企業逐漸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對國際企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將與日俱增。本系所優良之師資與完整的課程架構,提供有志修習國際企業經營管理之理想環境。所培育之人才,不僅對於一般企業管理任務能負責任事,更能在企業國際營運的挑戰中一展長才,為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實質的貢獻。
何謂國際企業?您在生活周遭觀察到哪些國際企業?這些企業如何發展並進行其國際化布局?他們如何協調管理其全球營運而表現優異?
國際企業指的是一個企業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以執行並控制各類型的價值活動,如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行銷銷售、物流運籌、或售後服務。面對全球化的演進趨勢,企業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無可避免的必須在許多不同層面跨越國界互動,如新市場與客戶的開發、原物料零件的取得、先進技術的移轉、生產基地的設立、價值活動的區位選擇、以及組織設計與人力配置等。
國際企業探討企業國際化發展可能面臨到的潛在效益與環境差異變數。企業透過跨國營運可以享受到許多潛在效益,如進入廣大的新市場、獲取營運所需資源、分散經營風險、接近產業聚落、取得策略性資產與優勢、或從競爭中學習等;而潛在的變數成本包括國家區位環境、經濟金融、貨幣匯率、政治法令、文化風俗上的差異,以及跨國營運管理時相關的溝通協調與組織控制問題。
國際企業主要的管理決策議題涵括:哪些產品服務或價值活動需要國際化布局、國際化的動機效益、國家區位的選擇、海外市場進入時機的安排、以及進入模式的設計。而國際企業在為求降低成本而推展全球化整合的同時,又可能必須兼顧國家區位間存在的現實差異而進行在地化回應調整。國企系透過相關課程的設計與國際企業真實案例的討論生動呈現國際企業豐富且多元的管理決策議題。
面對全球多樣化的人文地理環境與異質性的市場需求,如何發展全方位的國際行銷策略與有效管理國際行銷活動為本系列課程之主要宗旨。課程規畫有四大重點。第一部份以 國際市場競爭態勢之分析為中心,針對各國產業的競爭優勢,資源配置等加以評比,並對國、內外跨國公司所進行的國際行銷活動之協調與整合的案例經驗,詳加討論。第二部份則以國際消費者行為分析為主軸,其主要內涵包括:各國消費人口結構之比較、跨國文化所造成的不同消費習性與購物型態之研究,以及國際行銷研究與市場調查之整合與分析等。第三部份探討國際行銷活動的細部設計,譬如國際行銷通路的設計、國際廣告促銷之管理與媒體選擇、跨國銷售部門的控制機能與組織設計等問題。最後,第四部份探討國際行銷策略,評估:
綜上所述,本系所國際行銷管理學程的課程規劃,涵蓋了環境面、競爭面、消費面、與策略面等行銷決策四大構面,以及決策的執行;並採用課堂講授與個案研討方式並重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具有豐富教學與實務經驗的師資群,實為未來21世紀新領導人學習國際行銷之理想環境。
企業國際化使財務經理必須熟習國際金融市場操作與國際財務管理。國際金融市場的課程以財務管理及投資學的基礎,帶領學者進入萬象繽紛的國際金融投資領域。研討國際 外匯、期貨、選擇權、債券、換率換匯等市場之組織與交易策略,其中各種財務工程技術所設計之創新金融商品、避險與套利模式,涵蓋了30年財務理論與市場發展的精華。
企業國際化帶來國際融資需求與外匯風險問題。國際財務管理擴充財務管理研討範圍,在資本預算、財務結構之決策中,考量匯率變化、文化差異之影響。國際銀行管理研討國際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之經營管理,其中利率風險之測度與控管,店頭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設計與交易,均屬尖端財務科技範疇。本系巳在碩士班成立「國際財務工程學組」,本校數學系、資訊工程學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及統計學研究所同意支援。
財務工程基本上乃是應用數學與工程設計方法,發展創新金融商品,交易策略,與風 險管理系統。所謂新金融商品泛指交易所交易,與店頭市場(由投資銀行或商業銀行自營買賣)推出之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商品。以評價理論為基礎,結合現貨市場工具,分解、合成各種投資組合,在國際金融市場提供前所未有的投資、融資、避險與套利管道。
研習財務,國際企業學系的國際財務金融師資學有專精,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所提供之相關課程完整而深入,但不以純粹技術訓練為導向,配合其他國際企業管理課程,培養廣博思考應變能力。所培育之人才具高度競爭力,為金融界所樂用。
國際企業管理決策須以國際經濟現況與未來趨勢之分析為基礎。對於一個國際企業經理人員,了解國際經濟分析之學理、區域經濟整合、國際經濟合作協定、國際金融體系之 組織與變動、以及國際產業之消長,是最適跨國管理決策的先決條件。國際財務、行銷、策略、人力資源之有效管理,均須預先考慮目標國際市場之經濟成長、通貨膨脹、利匯率政策、租稅與進出口管制、產業政策、產業競爭態勢等因素,對決策之執行與控制的影響,俾能兼顧企業國際化長、短期目標,確保國際化企業之永續經營。
本系所國際經濟分析系列課程與訓練,即針對以上考量而規劃,在商學管理教育中, 可謂卓具特色。所培育之人才,具有宏觀視野與經濟人文素養,為企業高級管理人才之資格重新定義。
「第三波」的作者Alvin Toffler曾說;「假如你沒有策略,就會成為別人策略中的ㄧ部分」。策略管理雖然是在1960年代才逐漸正式化的學術領域,但「策略」的觀念自古即已運用在戰場之上。在同樣詭譎多變的商場上,國界的貿易壁壘逐漸消失,科技的突飛猛進使得原本穩定的產業環境出現結構性的變化,競爭的本質與步調使得任何組織必須以更宏觀的角度、明確的定位及有別於他人的行動,方能產生所謂「競爭優勢」。
策略係指組織目標的設定及一系列密切結合的行動,目的在於超越競爭對手,獲取更佳的績效。基於策略管理的重要性,本系在此方面之課程規劃有下述重點。第一部分為策略分析,以經濟及社會學的觀點了解環境如何影響其中的成員;又在特定市場內,競爭者間如何互動?在競爭的動態過程中,爾虞我詐又產生何種結果?此部分所開設的課程包括「產業競爭分析」及「策略經濟學」等。第二部分是策略之形成,亦即在前述策略分析、知彼知己之後,組織必須建立明確的市場定位,進而在成本上、產品或服務內涵上、或服務對象上尋求差異化。然而策略可表現在不同的層次,從集團到公司,再到企業的功能性部門,強調如何追求整體價值極大化或在特定場域中之競爭優勢。此部分之相關課程為「競爭策略」及「國際企業經營策略」等。第三部分是策略執行,所涉及的是組織設計、領導統御及公司治理等議題,部分內容將回歸至管理學、組織行為及財務、會計相關課程,但本系也開設「私募基金全球策略」、「科技與創新管理」等選修課程。
本系在策略管理領域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師資陣容,在進階課程上也提供廠商理論與成長策略、組織理論與策略決策、科技創新與興業策略、策略研究之前瞻議題等seminar,俾對「企業為何存在?」、「企業間績效為何呈現差異?」、「企業何以成長?」等問題提供更深入的理論性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