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2-10-17
瀏覽數:510 2022-10-17 更新
陳聿宏告訴自己,既然要教書,那不如找一個師生都覺得有趣的上課方法,才造就了現在的課堂好光景。雖然陳聿宏將受歡迎的原因歸功於認命,但「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更能精準描繪他的做事與處世態度。 如果有一堂課的評價,大多數同學同時給出「嚴謹扎實」、「很涼」的形容,你會選修這堂課嗎?對於這兩個看似矛盾衝突的評語,是怎麼和諧地出現在同一堂課上?上課從不點名,但出席率可以維持在八成以上又是怎麼做到的?能達到這樣成就的老師,就是國企系專任副教授─陳聿宏。
從不否定學生發言只會延伸答案 「I teach hardly, you learn hardly! 」這是被陳聿宏教過的學生都朗朗上口的一句口頭禪,他的教室總是充滿著朝氣的討論與發言,不管全英語授課還是中文授課,都可以看到下課時間同學拿著課本,張大雙眼向老師追問更多的知識。在國企系任教至今短短五年,陳聿宏的課獲得多數學生推薦,對於這等好評,陳聿宏用很嚴肅的表情說,只是不希望上課讓大家都痛苦。 「我第一年教課其實很無聊。」陳聿宏回想道,當時他就是把課本念完,也不知道學生到底有沒有聽進去,漸漸的出席率降低了,到期中考後更發現全班的成績都非常淒慘,要補救也無從救起。於是他開始自省,與其大家早起花三個小時一起痛苦,不如把上課這件事情弄得有趣一點,讓同學上得開心,自己也更有動力,而這個方式就是課堂需要踴躍發言。 「老師從來不會否認你發表的意見,他會延伸你的答案,一步步讓你知道答案是什麼!」正就讀碩班的藍同學,在受訪時提到管理會計這門課,對於課堂上的互動仍記憶猶新。他稱這是最受用無窮的一堂課。陳聿宏當時不斷鼓勵學生發言,藍同學說:「老師營造出一個全班都想發言的環境,沒有錯誤的答案,所有回答都會受到鼓勵,我想這就是沒點名、大家還想去上課的原因。」就算答案是有問題的,陳聿宏也從不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會拋出另一個問題,讓學生沿著思路一路往下思考,到最後,學生會發現自身邏輯的漏洞或是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陳聿宏解釋,因為管理類別的課程,通常沒有正確答案,所以藉由上課的討論,學生可以知道自己想法的誤區,也可以知道原來將理論應用在實務上,並沒有那麼簡單。
「直覺」判斷超準追求師生良性互動 陳聿宏舉例,如管理會計中的「成本分析」,自己從不叫同學看課本定義。如果只是照著課本講成本是什麼?該注意什麼?這樣就很無趣,因此通常會請同學把自己當作個案中的決策者,試著做出商業策略的決策,再讓另一組同學提出對策來競爭。一來一往的對答間,學生會發現決策面對許多困難與阻礙,另一組同學也會借鏡對手的錯誤,不斷修正競爭手法。在討論的最後,陳聿宏才會告訴同學,剛剛的商業競爭,在課本某一章某一節的觀念可以幫助討論,這樣學生們就會主動去翻閱,也會對內容印象深刻。 除了上課環境的友善與積極正向, 陳聿宏的記憶力也令同學非常吃驚。「老師從不點名,但他能在找人回答的時候,精準地叫出你的名字與系級。」曾經修過陳聿宏財務管理的林同學回憶道。陳聿宏卻認為這是身為老師該做的,「如果我能認得每一位學生,並且點他發言,那麼他就會在乎自己的表現,因為全班都知道XXX要說話了,而不是那個第二排最右邊的同學這樣的代稱。 「鼓勵學生發言,是許多課堂的目標也是評分標準,但是該如何維持活潑與內向同學間的平衡?這,正是陳聿宏最拿手的「直覺」判斷。陳聿宏舉例說,活潑的學生,就要給他難一點的題目,讓他去思考,而不會把話題帶開或是聊天;內向的同學,要從簡單的題目出發,先讓他敢說話,再接著思考問題。「也許是跟自己的求學經驗有關吧,對於不同類型的同學,我就是知道應該怎麼跟他互動。」 談起教育理念,「我其實沒有什麼太偉大的理想,但很希望同學是喜歡來上課的。」陳聿宏解釋:「你如果認真上課,我就有信心讓你拿到好成績,拿到好成績你就會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會開始對這門課有興趣,有了興趣自然更認真上課。我要建立同學們求知的良性循環,而不是說,喔我覺得無聊、不上課,然後成績不好又開始怪東怪西。我開學第一堂課就講明白,這堂課會教些什麼,如果沒興趣拜託你不要選,與其你來課堂上睡覺,為什麼你不回宿舍睡?反正我不點名,那如果你要來滑手機,為什麼不回去用大一點的螢幕呢?」
就算不點名到課率也維持在八成 在這樣上課發言不會被否定、老師將學生意見視為課堂最重要教材的情況下,陳聿宏的課就算不點名,到課率也維持在八成;而對於那些被當掉的同學,陳聿宏強調,從來不會因為學生求情就放水,這樣對努力的同學不公平。只要是有心想要補救的學生,他也毫不吝嗇告訴同學們該怎麼追上,「你至少要了解這一章的某幾節, 因為這會跟下一章的某一節有連結,照著這條路走,你期末一定能追回來。」下課時間,陳聿宏耐心的跟一位期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解釋,並針對他的學習狀況勾選出重點章節,重複叮囑重要的概念。 這次獲選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看似不苟言笑的陳聿宏露出一抹暖心的微笑,「成就感吧!一定是我做對了什麼,同學才會支持我。」雖然嘴上說著自己只是認命的準備每一件事情,但是從同學的評價中,不難發現陳聿宏在學生心中,其實是樹立了一個博學暖男的形象,「老師不會特別炫耀學經歷,但你從他的言談中可以知道他很博學,畢竟他連頁數都能背起來,應該可以說是把教科書都吞了吧!」 對於同學評語,陳聿宏說他每一份教學意見調查都會認真看,正面的評語會窩心一笑,負面的評語則更認真對待。「如果他只寫『爛』,這種沒頭沒尾的字詞,我不會往心裡去,但如果寫說我教太快、問題敘述的太空泛,這種針對上課內容的話,我就會很在意。」陳聿宏在意的,不僅僅是因為課堂的缺陷,更是因為沒能及時發現同學有這樣的問題,而做出適當調整。這也養成了他一個特殊的習慣,每學期第一堂課,會坦白告訴所有同學,前一次修課的人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自己想了什麼樣的改善方式,同學們若是有發現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提出修正。
三個碩士一個博士有心傳承「認命」精神 採訪最後,陳聿宏也回答了許多同學對老師的疑惑,究竟三個碩士及一個博士學位是怎麼拿到的?碩班林同學受訪時就表示:「超想知道老師到底怎麼讀完這麼多碩士,我連一個都讀不好,笑死。」對於同學的好奇,陳聿宏回答:「應該是因為我很認命吧!」他舉例,大學考上的是會計系,就認真讀,讀出興趣後想要往財務方面發展,努力考上財務所取得碩士後就想往經濟方向進修,就這樣一路到了博士。 隨後遇上這個當老師的機會,陳聿宏告訴自己,既然要教書,那不如找一個師生都覺得有趣的上課方法,才造就了現在的課堂好光景。雖然他將受歡迎的原因歸功於認命,但「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更能精準描繪陳聿宏的做事與處世態度。而他讀過的系所,橫跨會計、財務、經濟,可算是商業管理領域的通人了 陳聿宏一心要把這種「認命」精神傳承下去,期許同學們不論是面對課業也好、社團也好,既然讀了大學,就好好規劃大學生活,好好去學習,即使努力不保證就有好成績,但如果只會抱怨,那肯定不會快樂的。 對於陳聿宏來說,是機緣巧合踏上教學的路,但也因為這樣,才發現自己擁有熱忱與耐心,展望未來,陳聿宏謙虛地說:「我樂見同學都是自願來上我的課,然後學到東西,哪怕只是課堂上一個小概念,只要在日後能幫到他們,這樣就值得了。」 ※本文章轉載至臺大出版中心「2021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5」/出處:https://issuu.com/ntupress/docs/teacher-15-issuu 採訪‧撰稿/陳暉、攝影/楊文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