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3-11-16
瀏覽數:933 2023-11-16 更新
[林嘉薇老師Device Difference and Price Sensitivity] 林嘉薇老師首先從文獻角度切入,指出由於價格作為企業最有力的行銷工具並同時涉及成本及品質兩種特性,價格和價格敏感度的主題一向是在行銷領域廣泛被討論的,而在近年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價格敏感度的議題再次引起學者的關注。文獻對於價格敏感度的看法從一開始比較經濟學的需求彈性出發,到近年來對價格敏感度的詮釋發生了變化。近幾年的價格敏感度的研究開始著重於在購買決策中,相對於其他產品屬性,消費者賦予價格多高的權重,並探索什麼因素能改變消費者對價格的重視程度,亦即消費者對價格漲跌時的反應。而老師分享的這個研究,也是從此角度出發,探討消費者使用的購物裝置—手機還是桌上型電腦—是否也會改變消費者對於價格的重視程度。 接著,林嘉薇老師分享了這項研究的假設,消費者在使用手機購物時,相較於使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購物,對於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這是因為消費者在手機上接收的資訊、產品訊息和價格,以及使用的情境都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因此消費者就漸漸習慣了並接受「變動」才是一種常態後,當他們在手機上購物時,會變得無須再積極處理價格資訊的差異,進而導致價格敏感度降低。老師也分享了數個可能的替代機制,例如正向情緒、分心程度、訊息處理能力等,並以理論說明其無法解釋的原因。 最後,林嘉薇老師簡介了一個研究室實驗和一個田野實驗的流程和操弄,並特別提及了過去和目前參與的研究之間研究方法的差異。目前的研究中,受試者使用由研究者提供的行動裝置,以解決過去研究中受試者使用個人裝置可能對隨機性產生的影響問題。目前的初步研究結果發現行動裝置確實會降低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而在模型中放入中介變數後亦可以觀察到交互作用的產生。
[蕭湛東老師Short-Term Momentum in Mutual Funds] 在分享會的下半場,由蕭湛東老師帶來共同基金中動能效應有關的研究成果發表。老師從文獻角度切入,介紹過去研究對於基金經理人選股能力看法存在分歧,並帶到研究中探討的重點:這些表現好的共同基金,是基金經理人具有選股能力?還是其他因素影響? 首先,研究中針對美國1984~2022年積極管理的共同基金依照季別(前一、二、三、四季)和表現(最差至最壞共十組)分組,並將不同期間十組基金的表現對過去不同季別的超額報酬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過去期間超額報酬愈好,現在的基金表現也愈佳,反之亦然。而其中表現最佳與最差的組別,其目前績效表現受前一季超額報酬的影響呈顯著差異,而其他季別則不顯著,顯示共同基金中動能效應的期限結構是短期而非長期。並且,研究發現市場、規模、價值和動能這些因素都無法解釋基金短期內的動能現象。 接著,蕭湛東老師根據過去的文獻提出了他對於基金經理人是否具有選股技巧的見解:所謂具有選股技巧的經理人應發展出前人未有的高報酬策略,而非只是跟隨財務報表發布後的表現而將其納入基金的標的。而盈餘公告後股價漂移的現象(PEAD)可能可以透過與動能效應間之關聯,驗證這些經理人不具選股能力的假設。 研究接下來將模型中的UMD傳統動能因子變數用PEAD這個新變數取代,結果顯示PEAD相較於UMD而言對於短期動能現象的解釋力更高。因此,結果可以驗證基金經理人並不具有選股能力。 最後,蕭湛東老師提出如何衡量基金經理人選股技能的方法,若基金經理人能完美預測每一次市場在財務報表發布後的反應,則這樣的經理人應被認為具有選股技巧。因此,可以將基金經理人選股策略與完美預測情況下的策略加以對比來研究基金經理人的選股技能。研究結果發現,選股技能影響的多是報酬的下限而非上限。近年來共同基金的績效整體下滑,但選股技能整體而言卻提升,顯示在共同基金產業中有越來越高的競爭情形。 感謝林嘉薇老師和蕭湛東老師精彩的研究發表,這些充實的內容讓現場的各位對消費者與個人金融議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滿載而歸!
撰文者/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黃家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