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25-05-16
瀏覽數:72 2025-05-16 更新
本次由管理學院舉辦之「教師跨領域研究成果分享會」中,會計學系黃盈綺助理教授分享了資訊揭露制度之變革對市場資訊結構與公司治理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的核心議題為「股價回饋效果(Feedback Effect of Price)」,亦即管理階層是否會根據股價訊號做出實質經營決策,尤其是在資訊不對稱的情境下,股價往往不只是反映基本面與財報內容,還可能蘊含投資人基於其私有資訊所形成的市場預期。因此,在具效率的資本市場中,管理階層若能觀察並理解股價變動背後的訊息,即可透過學習股價反應,做出更貼近市場評價的投資或營運決策。 這樣的資訊回饋機制,實質是建立在投資人願意並有能力取得與分析非公開資訊的基礎上。然而,隨著資訊揭露制度改革—XBRL之導入,可能打破原本市場中「資訊差異」所創造的誘因結構。XBRL是一種結構化財報語言,自2010年起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三階段強制推行,其為可供電腦辨識的格式,能夠統一科目標籤,進而降低使用者的資訊處理成本。 從政策觀點來看,XBRL的導入確實提升了財報的即時性與可分析性,使得投資人能更快速、準確地處理企業揭露資料。然而,正因為公開資訊更易使用,也可能抑制投資人花費額外資源去獲取非公開資訊的誘因。若市場中非公開資訊的相對重要性降低,則股價中所反映的「可供管理階層學習」的成分也將減少,進而影響企業的決策依據。這正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核心假設:XBRL的導入,是否會削弱企業從股價中學習的能力? 為了驗證假說,研究團隊運用美國2005至2015年間超過三萬筆企業資料,檢視XBRL導入前後公司「投資價格敏感度」(Investment-price sensitivity)之變化。此變數反映公司資本支出與前期股價之間的連動性,敏感度愈高代表企業愈可能根據市場訊號進行決策,亦即回饋效果(Feedback effect)愈強。實證結果支持研究假說:XBRL導入後,企業對股價訊號的反應顯著下降,表示從股價中學習非公開資訊的程度減弱。 本研究的貢獻有三: 1. 提供財報制度改革對市場資訊結構與公司治理行為之首度實證證據,特別是在XBRL影響「資訊回饋機制」的角度。
2. 將資訊揭露處理成本(Disclosure processing cost )納入資本市場資訊流動機制的討論,並凸顯其在抑制非公開資訊生成與傳遞上的潛在作用。
3.為政策制定者提供警示,使制定者在設計揭露制度時,應兼顧資訊透明化與市場誘因平衡,避免過度揭露反而抑制市場發揮監督功能。 老師於分享會中詳細說明研究背景、設計邏輯與實證發現,並搭配圖表說明多項回歸模型與平行趨勢檢定的結果,深入剖析了XBRL如何改變企業資訊處理模式,並強調了這一改革如何影響管理層對股價訊號的學習能力。該研究不僅讓我們對XBRL及其對公司治理的潛在影響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激發了更多學者關注跨領域實證研究的重要性,並促進學術界對於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與責任經營的共識。 本次成果分享提供了一場跨會計、財務與政策研究領域的學術盛會,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資訊揭露制度與市場機制互動的理解,也進一步凸顯了學術研究在實務應用與政策制定間的橋樑角色。感謝管理學院舉辦這次的分享會,對於學術上的思辨及深入探討帶來許多幫助。 撰文者/陳宜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