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資訊系統實驗室(莊裕澤教授)簡介

 

本研究室位於教學館112-A,目前實驗室成員包含有碩士及大學部專題生為莊裕澤老師所指導。

研究主題

實驗室的研究主題是建構在分散式的資訊系統之上。分散式系統有別於以往集中式的架構,沒有集中的機制來協同整合,大幅增加了開發上的困難,但也提供了相當好的scalability及openness。實驗室的研究目標是探討在點對點(Peer-to -peer)的分散式資訊系統中,而近年來的研究主要包含下面兩個方向:

● Social Network

社會網路的特性以及使用者對搜尋策略的設計與效能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連結強度、節點分配情況或是個體的屬性都是在設計搜尋策略時值得考量的重要因素。由於不同的搜尋策略在不同特性的網路下會由於考量的觀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效能與成本。

與此同時,經由許多有關社會網路性質的研究成果,我們知道社會網路中存在著許多有助於提升搜尋效能的特性,因此搜尋策略的設計已經逐漸開始由使用單一觀點開始延伸至使用多重觀點。而透過多重觀點來設計搜尋策略,可以讓節點搜尋時有更多的選擇方式或是以更貼近社會網路性質的方式傳遞訊息。此外,甚至可以進一步讓節點自主的依據其自身或周遭的情況來選擇較有利的搜尋策略進行搜尋。

因此,為了讓搜尋策略能夠得到較高的彈性、自主性、更佳的本地資訊使用方式以及更高的效能,如何混合使用多重觀點是一項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 BitTorrent

BitTorrent是一個網路檔案傳輸協議,發展自2001年,由Bram Cohen首次發表。它能夠實現點對點檔案分享的技術。比起其他點對點的協議,它更有多點對多點的特性,這個特點即為:下載的人越多,速度越快。下載完只要不停止任務並繼續上傳,就可以分享讓其他人下載。BitTorrent對於大型檔案和freeware如Linux、FreeBSD的發佈幫助很大。對於發佈數百MB以至數GB的檔案時,BitTorrent的使用能大大減低伺服器的資料流量從而減低發佈的成本;也減少了當伺服器服務中斷時,用戶端無法繼續下載檔案的問題。另外,一般有新版本軟體推出時,伺服器必定出現很大的負載,使用BitTorrent也能大大減低繁忙時間伺服器的負擔。

在BitTorrent的領域中,產生許多廣為研究者探討的議題,包括:評估BitTorrent中的兩大機制:Rarest first及Choking運作的效能(performance)以及如何改善Rarest first及Choking機制、如何更有效的防範只下載卻不分享的用戶(free rider)、如何將BitTorrent應用到其他的領域,如:多媒體串流(multimedia streaming)等等。其中絕大部分的研究著重於探討如何使BitTorrent可以達到更好的運作效能。

目前我們將研究的主題放在如何增進BitTorrent的運作效能,其目的就是要讓使用者能夠以最理想的速度下載檔案,並且也兼顧到公平性(fairness)以及互惠(reciprocation)的原則,同時也必須考量到在不同性質的網路狀況下,經由我們改善的機制是否也可以達到良好的效能,這是我們期望達到的成果與努力的目標。

 

專題

今年度的專題著重在web2.0概念和web2.0的各個網站之mash up應用,由老師指導協助,目標是讓專題生了解新興的網路領域之中許多基本的概念,以及利用目前盛行的網路資源實做出網站。

這屆所做出的專題網站成果,是結合科技與生活,以旅遊為主軸,結合Google Map和Yahoo! API,以Google Map為基礎,在地圖上面建立所有的服務,配合上良好的使用者介面,希望帶給使用者最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