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8-06-29
瀏覽數:1026 2018-06-29 更新
資管領域年輕學者學術生涯規劃工作坊圓滿完成 撰文者/資訊管理學系盧信銘副教授
由臺大資訊管理學系主辦、科技部協辦的首屆資管領域年輕學者學術生涯規劃工作坊已於五月二十五日在管理學院一號館舉行。本次工作坊共有來自全臺各大專院校約30位資管領域年輕學者(助理教授、副教授)與四位國內外資深學者熱烈互動、交流,帶著滿滿的正能量返回工作崗位。
科技部管二學門召集人、臺大資訊管理學系主任魏志平教授在開幕致詞時,分析了近年來臺灣在頂尖國際管理期刊的發表狀況。以UT Dallas界定的24本國際頂尖管理領域期刊為分析對象,在2007至2016年的十年間,臺灣所有研究人員總共發表了100篇頂尖論文。這個數量除了贏過日本(67篇)之外,遠遠落後排名第一的香港 (893篇)、新加坡 (717篇)、中國大陸 (662篇)、與韓國 (292篇)。時間趨勢上,臺灣雖有上升的趨勢,但相對中國大陸的快速爬升,明顯滯後。而2007年之後整體臺灣頂尖管理研究論文的生產力似乎有動力下滑的狀況。對照世代交替的議題,格外令人憂心。召集人魏志平教授最後勉勵與會的年輕學者,能肩負起臺灣資管學界永續發展的責任。
來自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江祥立教授接續以學術生涯與生活的平衡為題,剖析學術生涯規劃的重要觀念。江教授認為,一個健康的學術生涯,必須要弄清楚幾個關鍵問題,如你是誰?你想要達成什麼目標?你的特長為何?以及你如何認定個人在學術上與生活上的成功等。釐清了這些議題,並了解到學術生涯是在別人給的限制式下,極大化自己訂立的目標函數,始可游刃有餘,從容不迫。
上海同濟大學的許瑋元教授則是分享了自己多年研究與建立研究團隊的心法。許教授認為研究團隊不僅只是自己的博士班學生。在資源有限的狀況,與其他相同或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合作,常收事半功倍之效。然而,研究團隊的建立需要時間,許教授更分享了自己多年在國際會議闖蕩的心得。除了大型的知名國際會議之外,小型的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或是會議正式開始前的工作坊,常是結交學術朋友與研究合作夥伴的最佳場域。
在午餐之後,香港城市大學的謝俊霖教授針對參與國際學術社群的議題,分享自己的經驗。謝教授認為主動參與籌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是非常重要的學術社群服務工作,除了可以增加在國際學術社群的能見度,同時也可以提升學術影響力。另外,謝教授也指出在評審稿件時,應盡量屏除私人好惡,以建設性的態度看待審稿工作。除了批評之外,也要能幫助稿件作者進步,看到自己的問題。最後,謝教授勉勵大家能在個人有限的學術生涯中,盡早累積自己的「學術貨幣」,也就是質量兼備的國際論文發表,並能以期刊編輯委員的視角看待問題,才能對自己的生涯有更全面性的理解與規劃。
在聽完了幾位講者傾囊相授的分享之後,主辦單位安排了小組討論,讓講者與年輕學者進行團體互動,深度討論其他切身且細節的議題。小組討論結束後,國立中山大學、教育部終身榮譽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老師分享自己的學術旅程,總結工作坊的活動。梁教授分享了自己由90年代至今的研究議題,以及如何透過舉辦PACIS國際研討會讓亞洲地區的資管學者與世界接軌。除了強調對自己不斷進步的要求,以及國際視野的重要之外,更以自己為例進行SWOT分析,強調Right Topic, Right Partner, Right Attitude, 與Good Luck。
整個活動在晚餐的熱烈討論聲中畫下句點。此次工作坊聚集了四位國際級的資管學者,針對年輕學者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分享自身的經驗與觀察。學者們踴躍討論、交流想法、分析問題並彼此互助,盼能對年輕學者的學術生涯規劃有正面的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