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Mutual Fund Board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 and Fund Flows」
發佈日期:2020-12-17 
瀏覽數:1020
 2021-09-24 更新
臺大管理學院於12月17日舉辦「種子教師研究計畫-成果分享會」,本次很榮幸邀請到財金系的賴淑青教授擔任主講人,分享她與張晏誠教授合作研究的「Mutual Fund Board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 and Fund Flows.」,此研究主要探討共同基金的董事會特徵與基金表現之關聯,分析高齡董事成員的組成比例,對於基金績效與基金淨流量影響性。


最後,感謝賴教授帶來這場精彩的演講,以及參與教授們的熱烈討論與寶貴意見的提供,相信本次的分享會讓大家對於共同基金的產業架構與其內部治理結構之關係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希望在匯集不同專業背景的交流下,能夠激發未來更多的研究面向,並奠定跨領域合作的基石。
以研究樣本中董事年齡的中位數64歲與第三四分位數69歲,分別作為計算高齡董事比例的門檻,並在模型中控制了基金規模大小、基金年齡與基金淨資產等相關變數,從迴歸模型結果顯示,高齡董事成員占比與基金年報酬率呈現顯著的負向關係,顯示高齡董事確實對於基金收益有負面之影響。而在相同的高齡變數下,當反應變數設定為基金淨流量(net fund flows)時,回歸結果同樣地顯示高齡董事成員占比與基金淨流量有顯著的負向關係,顯示了基金公司董事會中高齡成員的組成占比越高,將造成資金流出該基金,意即出現了投資人從該基金將其資金贖回的現象。綜合上述迴歸分析的結果,說明了董事會成員的特徵確實會對基金績效產生顯著影響,且高齡董事成員對於基金表現和基金投資人行為皆帶來負向影響,此研究結果不僅對於基金公司董事成員的主題開創更多的想像,也對於基金內部治理的議題延伸了更多的討論空間。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基金公司依賴於外部服務提供者,比如交由投資顧問負責經營管理其基金,而投資顧問會依據與基金公司訂立的契約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作為報酬,雖基金經理人與股東有著追求良好經營績效的共同利益,但在某些情境下卻存在著嚴重的利益衝突,如基金管理費用;而獨立董事制度在美國基金治理結構中處於核心的地位,在基金董事會設立獨立董事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投資公司進行監督,以防止投資顧問濫用其權力從投資公司中謀取非法利益,保護股東的利益。然而,現實中卻一直存有對於共同基金獨立董事制度的爭論,由於投資顧問通常負責選任董事會的所有的董事,亦包括了獨立董事,此緊密的聯繫關係造成獨立董事無法有效率地執行其監督投資顧問之職責。因此,獨立董事對於投資公司管理階層究竟能發揮多大程度的制衡力量,仍一直受到業內人士及許多學者的質疑。本次研究欲分析董事會存在是否有其影響性,並以董事成員的特徵出發,由於研究資料中所觀察到董事的年齡分布普遍較高,因此聚焦於探討高齡化董事成員的組成是否對基金績效產生影響。
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發展蓬勃,因此吸引許多學者進行相關的研究,而在過去與基金相關研究主題的文獻中,主要都著重於基金績效與投資管理的議題,較少研究關注於基金公司的治理議題。而公司治理領域中又以一般公司的研究為大宗,對於基金公司內部治理的議題探討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欲以共同基金的董事會成員特徵著手,分析董事會的組成對於基金公司表現之影響。


 

資料來源: 台大管院院行政辦公室
撰文者: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碩士生 周庭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