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At:2021-04-20
Views:486 2021-04-20 updated
3月13日下午,管院多功能生活廳前聚集了許多面孔,空氣中充滿久別重逢的笑語風聲,原來是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合辦的兩岸菁英參訪團至今已滿二十年,是狀元們回娘家難得相聚一堂的時刻。
此次二十週年茶會活動由狀元營十七十八屆成員、目前大三大四的在校生負責籌辦,從活動前半年就開始討論計畫,歷經多次的開會與試跑,反覆修改活動流程,在與院方協力合作下,才促成150多位狀元營校友相聚此刻的珍貴瞬間。
出席的除了校友們外,還有許多陪伴狀元營一路走來的老師,包含管理學院胡星陽院長、黃恆獎副院長、林世銘老師、莊裕澤老師、陳明賢老師、生涯發展中心徐嘉利執行長等。活動由胡院長致詞揭開序幕,胡院長表示,狀元營從2001年開始舉辦,雖然中間兩度因為SARS與Covid-19停辦,也因為疫情這次沒辦法和北大共同舉辦週年活動,但整個活動能夠在學校連續舉辦二十年,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感謝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先生這麼多年來始終支持著這項活動,以及所有老師、職員的共同合作。胡院長表示,這次活動也除了跨屆的敘舊外,更希望能增進校友間的聯繫,無論是交換不同產業間的訊息互相幫助,或是協助學弟妹接觸第一手職場資訊,持續將經驗交流傳承下去。
接著由會計系的林世銘老師致詞,林老師參加了這二十年以來絕大多數的營隊,每年暑假都不辭辛勞花兩星期的時間陪伴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是每一屆的校友們最熟悉的面孔。也因此,管理學院特地致贈紀念瓷盤,以感謝林世銘老師培育兩岸菁英、貢獻二十年寒暑。老師感謝北大、臺大的所有人員,二十年來培養一千一百四十位優秀學生交流,也期許台下所有校友們,繼續為社會貢獻。
而後為了活絡跨屆間的情感,籌辦團隊也準備多項活動讓交流認識,先將大家分成小組,分享彼此「現在最投入」、「過去最引以為傲」、「未來最期待達成」的三件事開始,讓大家快速相識,從過去的驕傲到未來的夢想,透過這些問答了解每位狀元的熱情所在、也發掘彼此間的共同興趣。
同時院方也邀請歷屆校友分享職場的點滴,分為A、B個平行場次,共18位校友不藏私地分享自己的人生體會、職涯歷程。A場次分享的分別是第一屆的李維倫學長、第三屆的孔令傑學長、第九屆的廖晨吟學姊、第十一屆的高星學長、第十四屆的官琦學姊與第十六屆的林之雁學姊;B場次,則有第一屆的吳政衛學長、第三屆的劉佳倩學姊、第三屆的陳昌佑學長、第五屆的劉昀昇學長、第六屆的史美圻學長、第七屆的吳詩涵學姊、第十三屆的吳蔚平學長。狀元營的校友遍佈四海,除了今天實際到場的以外,本次的活動其實也有開啟直播,供海內外校友線上收看,分享者中,也不乏透過遠端視訊越洋分享的校友,包含第3屆余鎮文學長、第4屆梁若梅學姊和第10屆李冠億學長。
有些故事聽了讓人不禁感嘆命運的巧合及安排,例如資管系孔令傑老師,過去曾經是狀元營的學員,在多年後竟然回頭成為了狀元營的帶隊老師;過去在狀元營認識的北大同學,居然在失去聯絡多年後發現彼此就讀同間學校的博士班。而在有些人的故事中,狀元營則成了他們人生的轉捩點,例如目前在北京能源外商工作、透過遠距分享的李冠億學長提到,是在狀元營遇到的人、事、物帶領他到北京讀研究所,再投入與目前台灣電力基礎建設相當有關的風力發電行業,他也相當詳細地分享在此行業發展的心路歷程以及產業現況。
許多學長姐也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學弟妹,例如劉佳倩學姐提醒大家珍惜臺大自由開放的風氣,在選課及人生規劃上為自己負責;史美圻學長則比較兩岸人才優勢,大陸同學的強項在Discipline,而台灣同學則在Creativity。臺大學生的優勢在於工作中能發揮超出預期、帶給組織影響力,勉勵台灣學生走進國際;劉昀昇學長則邀請大家反思何為「正統管院學生」,突破傳統對成功的定義。
活動最後,邀請大家拿起卡片,寫下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五年後,狀元營二十五週年之時,將再次邀請校友重聚一堂、一同回憶五年前的時光約定。除了憶起此情此景此刻的自己外,也提醒大家再見面的時刻即將到來。將卡片投入寄給未來的信箱,所有人步行至管一門口留影解散──然而大家卻久久不散,留在原地話當年也話現在。
今天的重聚活動勾起了校友們的共同回憶,那年暑假南征北討的14天,隱隱約約地對往後的生活帶來了多少改變?如何將這一份情傳下去?在再見那天來臨前,狀元營的成員們將帶著這份傳承的情感,回到各自的日常生活,持續在各個領域中發光發熱,回饋校園、回饋社會。 撰文者/工商管理學系 林語瑄
|